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国庆在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上致辞(全文)

2012年12月04日 15: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12月4日在北京饭店举行。图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致辞。(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耀峰摄)

 

    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北京与大家相聚,共同探讨金砖国家经济合作和发展。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发展,各国经济增速不同程度地减缓,欧债问题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在这场危机中,金砖国家经济也受到明显冲击,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对外贸易受挫、回升势头乏力,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日报社举办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以“金砖2013: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主题,分析展望金砖国家经济形势和前景,研究探讨经济合作的途径举措,对于金砖国家之间加强交流,形成共识,共同应对危机挑战,带动全球经济回暖复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中有机,事在人为。面对危机,金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广泛开展经贸合作,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率先实现了经济回暖向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事,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达到7.5%,这无疑为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广泛开展经贸合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在金砖国家实现经济回暖、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这一过程中,金砖国家各国新闻媒体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播发经济信息,开展经济形势研判,为政府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为本国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积极宣传经贸合作成果,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向世界树立起金砖国家负责任的国际形象。我们注意到,各国新闻媒体也十分关注中国,积极报道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在中国经济与各金砖国家经济之间架起了信息的桥梁。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致力于推动各方面向世界介绍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经济政策和形势,解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道路,传递中国愿意与各国一起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权威的中国经济信息,在世界经济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

    当前,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正处在新的起点。希望金砖国家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捕捉国际经济最新动态,把握国际经济最新走向,向世界传递更多、更准确、更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为金砖国家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把握整体形势,推动信息交流。要做好经济形势的跟踪报道和分析,做好经济风险预警。要积极介绍处理金融危机、控制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他国提供借鉴。要重点介绍招商引资、产业规划、对外开放的举措,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信息便利。

    第二,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客观解读财政、金融、贸易、货币、投资等经济政策,正确评估和研判整体经济形势,把握正面经济舆论导向。要客观公正地报道贸易纠纷、经济摩擦,避免歪曲夸大和经济问题扩大化。要积极宣传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效和达成的共识,为经济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加大国际合作,掌握舆论主动。在涉及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制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等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金砖国家新闻媒体要加强协调,争取做到步调协同、形成合力,就表达金砖国家的一致立场和观点,切实提高金砖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世界经济的寒冬终将过去,复苏的春芽终会萌发。在纷繁复杂的严峻挑战面前,只要我们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努力、团结合作,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世界经济一定会在经历风雨后展现更加光明的前景!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首届金砖国家经济形势研讨会专题

(责任编辑:郭彩萍)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商务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