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GDP平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实质GDP)增长之商。
对于日本经济而言,当前最大课题是通货紧缩。日本政府与日本银行联成一体,正在全力应对这一课题。通过推进日本再生的各项政策,推行社会保障和纳税一体化改革,在让民众收入增加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财政健全化。
1、摆脱通货紧缩的途径
(1)通货紧缩的背景
日本经济无法从10多年的通货紧缩中摆脱,这一状况一直在持续。长期通货紧缩的背景主要包括:供求差距、企业与消费者增长预期降低、通货紧缩预期心理等因素。需求不足、物价下滑致使收入减少,产生通货紧缩预期,对经济增长期待降低,进而带来需求下降与物价下滑的压力持续。近年来,日元快速升值也构成通货紧缩压力,但也可以说通货紧缩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日元升值的背景。最近,因原油等进口价格上升带动生产成本加大,一些与新兴国家之间存在激烈竞争的产业领域中没能推动产品与服务的价格上涨,工资和企业收入被不断压缩。代表贸易条件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率恶化,国民实际收入购买力(实际GNI)呈下降状态。
目前,日本经济正以复苏需求为背景在缓慢复苏,内需回升、供求差距缩小、物价下滑幅度趋于和缓。现在的经济状况与通过以外需为主的经济刺激复苏使得物价临时性上升(2006~2008年)的过程相比,有望产生“①复苏政策效果呈现,预计会出现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②参考劳动力市场情况显示,工资呈现渐渐增加趋势,③家庭对物价预期良好”等状况。
通货缓慢紧缩的状况仍在持续,考虑到2012年后半期复苏政策效果将会减小的情况,届时日本经济增速将比前期放缓。需要特别注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电力供给制约等各种经济下行的风险,但目前也正是摆脱通货紧缩这一长年困扰日本课题的最好时机,所以需要全力以对。
(2)摆脱通货紧缩政策的基本方向
日本当把握摆脱通货紧缩良机,尽全力采取贴切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容易产生通货紧缩的经济结构进行变革,让国民收入增加,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日本政府与日本银行一致认为,摆脱通货紧缩是极其重要的课题。日本银行目前大力推进金融宽松政策,希望让消费者物价指数提升1%;日本政府希望日本银行在摆脱通货紧缩前,一直保持强有力的金融宽松政策。
为了在2012、2013年度有效调动“物力”、“人力”、“财力”,日本政府希望推出管理制度改革、预算与财政投融资、税制等最优化的政策手段,并计划在2013年度预算编制过程等进一步加以体现。尤其是管理制度改革,这是促进市场竞争,改变日本经济结构,增加经济力的不可或缺措施,应当进一步加以推动。由此,才能形成生产、分配、支出各个环节的经济良性循环,使国民工资与企业收入增加,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尽早摆脱通货紧缩。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必要场合要采取机动灵活的政策来对应。此外,日元快速升值等汇率市场的过度波动将对经济与金融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应当继续密切注视市场动向,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民营企业也需要调整容易导致通货紧缩的经营结构,采取提升附加值的经营策略。
供求差距方面,2011年度缩小了3%,今年第一季度缩小了2%。未来,采取上述政策继续努力使日本从大地震中复苏,同时通过2013年度无线电频率有效应用、能源稳定供给等领域的民营企业投资计划,内需有望进一步复苏。因此,预计供求差距在2013年度将持续呈现缩小倾向,物价有望上升,经济有望实现增长,通货紧缩有望得到改善。
为了摆脱通货紧缩,增强经济活力,日本政府根据《摆脱通货紧缩等经济状况研讨会第一次报告》继续对政策加以落实。同时,关于通货紧缩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经济运营,计划每年分两次(年初以及年中)进行定期评估。
2、摆脱通货紧缩与增强经济活力的政策
(1)调动“物力”
日本拥有700多万空巢住房,但是老旧住宅流通市场较小,存量住宅未能有效应用。另一方面,有子女的家庭对宽敞住宅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同时,日本大地震后,民众对抗震、环保住宅的需求提高。继而,对基础设施更新,应对自然灾害的需求也在上升。所以,要满足这些需求,在提升资产价值的同时,还需要使房地产流通市场更具活力。
关于日本住宅政策,应该从确保住宅的“量”调整到追求生活的“质”。通过住宅的抗震化、环保化,加速更新替换,推进“宽敞、抗震、环保”住宅建设。同时,推出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基于建筑年数的价格动态变化查询平台等,对房地产流通系统进行彻底改革。此外,推进重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核查,推进以房地产证券化方式引导民间资金进行住宅抗震改造工作。同时,通过大力推进PFI,应用财政投融资,促进基础设施更新等投资,由此也可应对资产通货紧缩。
产品与服务方面,在与新兴国家存在残酷价格竞争的领域,推进业务调整,通过新一代技术研发提升制造业的非价格竞争力。同时,同步开展基础设施与系统出口,推进“Cool JAPAN”战略,广泛建立服务领域的“走出去”推进体制。同时,为挖掘潜在的国内需求,在促进医疗护理等领域业务开展的同时,推进公共数据的民间开放与应用,扩大服务产业的商业机会。继而,通过社会保障和纳税一体化改革,提升国民生活信心,有望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以令消费者放心。
(2)调动“人力”
日本育龄人口不断减少,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人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但伴随企业与家庭财富减少,人力资本储备停滞,发挥能力的机会或职场也相对不足。为了使国民收入增加,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人才培育与扩大就业机会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让劳动者掌握产生更高价值的能力,需要广泛推进企业人力投资、劳动者自发学习。同时,鼓励老年群体扩大培育新一代人才所需的投资。
为了让劳动者转向可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力的产业或职场,政策重点应该从金融危机后的危机应对所需的“防守模式”转换为向可预计需求增加领域的扩大新就业和创业的“攻击模式”。为此,需要大力促进、支持年轻人或者女性创业,扩大产业振兴区域就业,加速作为一大增长领域的农业的6次产业化和法人化等。同时,为了纠正就业不匹配的现状,需要采取扩大实习工作岗位等政策。关于金融危机后的危机应对政策,需要不断基于经济发展与就业形势,推进面向下一阶段的研究。关于就业调整补贴,需要听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意见,恢复日常性工作。基于《中小企业金融法》最终延长至2012年末,所以要推进对中小企业彻底经营改革的扶持。关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保证(安全网络保证5号),2012年上半年原则上继续适用于全业种,但是下半年的规定业种需要视详细行业情况来判断。此外,还需要促进经济增长领域的人才培育所需的职业培训、教育匹配服务,加速研究制定促进企业经营者的二次创业鼓励政策。
进一步来看,需要实现公平的就业环境,改善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机会均等、待遇均衡等问题。支持职业规划与正规就业转岗的同时,政府计划加速促进女性工作所需的政策。此外,加速改善外国人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
同时,还要基于区域间、国际间人员交流可增强经济活力,推进旅游观光立国政策。
(3)调动“财力”
日本约1,500万亿日元个人金融资产多一半为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状况仍在持续。可以说,日本的民间资金没有充分应用到增长领域。根据日本金融增长会议的研究,将构建使包括拥有过半金融资产的老年群体在内的民间资金灵活流通,带动消费与投资的机制。
3、中长期财政经济运营(经济增长与财政健全化同步发展)
《日本再生战略》期望2011年度至2020年度GDP名义平均增长3%,实际GDP增长2%。尽管由于人口减少与老龄化的持续,GDP增长会受到劳动供给面的制约,但是仍将这一数值定位为重要政策努力的目标,全力开展实施。首先是切实摆脱通货紧缩的同时,通过推进日本再生措施,最大限度发挥全球化优势,增强日本国内经济的活力。同时,使殷实中间层复活,进而形成良好发展的循环。通过这些措施,有望让国民收入增加,附加价值生产率得到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具体而言,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全球化优势,除了培育非价格竞争力较强领域,还要通过推进与新兴国家之间进行价格竞争领域的业务调整,改善贸易条件。同时,为给可在海外市场获得高额利益的产业提供“走出去”的环境,大力推进高水平经济合作为首的一些政策措施。同时,为了增强国内经济的活力,通过扩大经济增长资金的供给,推进规章制度改革,形成可促进新企业创业以及老企业转型的环境,继而实现可在社会上广泛产生创新的环境。为了实现殷实中间层复活,加大人才培育,确保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公平待遇,为女性与老年群体等多种人才提供多种工作方式,促进其融入社会,实现体面工作价值。
社会保障和纳税一体化改革是指通过确保社会保障的稳定财源,建立令民众放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的不安,促进消费,扩大经济活动,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平台。同时,通过培育充实医疗护理服务的就业,也有望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预计2014年4月以及2015年10月进行消费税上调,届时日本政府需要准确处理最终需求及其反对方案带来的影响,同时要与日本银行联合成一体切实摆脱通货紧缩,使物价持续稳定上升。
此外,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全世界各国对财政风险普遍担忧之际,通过实施社会保障和纳税一体化改革,实现《财政运营战略》(2010年6月22日内阁会议通过)规定的2015年度阶段性财政健全化目标将是朝着《同时确保社会保障的稳定财源与实现财政健全化》迈出的第一歩。经济增长与财政健全化就像车的两轮,要同时加以推进。
通过上述措施,尽早踏上2020年度前GDP名义平均增长率达到3%,GDP实际增长率达到2%的经济增长轨道。继而,通过改善贸易条件,实现海外收入增加,带动实际国民总收入(GNI)提升,实现国民购买力的提升和实际财富的增长。
中长期增长风险包括:电力与能源制约经济活动的风险,资源价格进一步上升致使收益流出的经济权重风险,发生地震等大规模自然灾害的风险等。增强经济增长活力、防灾等措施之际,还需要推进对这些风险的防备。
译自:【日本】日本国家战略室www.npu.go.jp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