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7日讯 相对于美国企业40年、日本企业20年的平均寿命而言,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3.9年。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春花在2010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正面临战略缺失等三大问题。
首先,中国企业缺乏战略。“中国企业为什么走不远,很大程度上是战略缺失的原因。”陈春花分析道,大部分中国企业只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多关注如何竞争、与谁竞争,比如腾讯和360之间的纷争。如果企业陷入这样的纷争,就表明企业没有战略,因为战略不会基于同行的竞争,而是基于顾客价值的创造,基于对未来的判断,基于对变化的认识和准备。
陈春花说:“对企业而言,解决问题应该排第二位,第一位应当是战略问题,即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战略思维是指企业需要确认什么是最重要的,确认最后所选择的方向能够回答最初确定的目标。拥有战略思维的企业,能够关心其存活的依据,更清楚界定盈利来源,更清晰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
其次,中国企业缺少与环境的互动。陈春花表示,企业能否与环境互动,是否具备环境的匹配能力是直接影响企业能否长久的又一个关键因素。环境作为直接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力量,特别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能量。“但是中国企业仍在坚信成本优势、规模和资源投放。”陈春花说,事实上今天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复杂程度也增加很多,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陈春花指出,战略需要企业根植于环境做出选择和判断。企业与环境互为主体,企业如果不能够顺应环境变化,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领先的公司之所以能始终保持领先位置,正是基于每一次对于环境变化的深刻理解。所以具有战略的企业一定是一个能够和环境互动的企业,通过了解环境的变化,并以变化作为战略依据和选择前提,进而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些企业更能够引领变化并利用变化。
第三,中国企业领导者远见不足。具有战略的企业另外一个特点是领导者具有远见,在这方面一些中国企业领导者显得更加薄弱。陈春花说,如果我们观察那些成功企业,他们的领导者都具有非凡的远见和魄力。这些领导者总是可以清醒的面对变化,提前做出准备,这样的领导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以未来决定现在。
陈春花说,人们认为成功企业源于创造性的开辟了新商业领域,其实成功企业的奇迹是源于创新能力的发挥以及对顾客价值实现的远见卓识。这种创新能力依赖于技术、资金、人才等,但最重要的是人才、技术和资金能够转化为创新成果,而这种转化则依赖于企业领导者的判断和远见。没有领导者不断的超越自身,不断的超越环境,就无法看到创新带来的成效。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目前需要解决成长性、环境匹配力、价值链、产品及技术、创新性、领导层、全球化能力、治理结构等根本性问题。
陈春花指出,面对这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西方管理理论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得到解决。而在中国进行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30年高速的发展并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企业,也有一大批的企业停滞、甚至倒闭,我们可以从中寻找出适合中国企业实际的发展的道路,并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这将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世界管理理论。
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管理学报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是管理学界首次以实践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是以探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基本问题为中心的讨论会。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