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9日讯(记者 郭彩萍)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郭毅近日在“2010中国实践管理论坛”上表示,对本土化研究应当具备大历史观的视角,将改革开放以来30年、建国以来60年、建党以来90年和鸦片战争以来170年以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5000年结合起来考察;还应以“半他者”和“半他者化”的心态治学。
郭毅说,企业家、高管、经理人、基层主管、普通员工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供应商、顾客、竞争者、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媒体和机构和社会大众均生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环境中。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环境中,管理者的感悟性、机警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尤为重要。相对西方管理者和管理学者来说,中国的管理者和管理学者能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能寻求在变化之中找到适宜的位置和空间。
郭毅表示,对本土研究者而言,一个理想的中国本土研究的治学方略及途径是,用“置身之外”和“神游其中”的“他者”和“他者化”心态,以求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
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管理学报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实践管理”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是管理学界首次以实践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是以探讨直面中国管理实践基本问题为中心的讨论会。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