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内的轻轨、地铁特别发达,东京火车站还有新干线从这里进出,更是日本的交通中枢。从东京火车站一出来,便是比北京、上海所有CBD小区都要大几十倍的办公大楼与高级百货公司混合在一起的东京CBD了。
从东京火车站向北走几百米,就到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的会馆了。如果说
离东京火车站坐两站地铁到达的永田町是日本政治中心(国会、首相官邸、两院议长官邸)的话,那么东京车站、经团联会馆就是日本企业的中心了。
在经团联负责企业公关的是“经济公关中心”,该中心设在离经团联会馆不远的大手町办公楼内。负责中心日常业务的是事务局长(秘书长),最近刚刚从经团联调任这里的事务局长田中秀明,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田中事务局长的脸上好像有几分对不住的申请,“我是4月来这里工作的,但是到了现在还没有去中国访问。”田中说。
经济公关中心把重点放在了中国
其实,田中虽然就任两个月后还没有到中国来访,但他也做了一件今年很重要的事:请数家经济媒体的记者到日本访问了一周。而本报记者6月底去经济公关中心时,那些记者刚刚回国。
经济公关中心作为经团联的公关机构,把工作的很大一个重点放在了中国。2006年,中日贸易总额超过了日美贸易,中国跃进为日本贸易的第一大国。日本对华投资的增长率在06年虽然有些低落,但日本在华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出口能力都没有减退。在日本企业也开始去越南、印度投资的时候,中国的重要性并没有出现变化。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记者听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上市企业情况时,发现很多上市企业把对华投资状况写在了各种财务报表中,似乎没有在中国投资,就没有跟上潮流。
“日本企业开始把投资重点、生产据点、销售市场放到中国以后,企业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和中国媒体、消费者、官员交流。”经济公关中心的研究员吉川对本报说。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本企业大量去美国投资时,企业托付的各种交流活动,大都和美国有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那里有着和美国各界积极交流的经验,从中心举办的各种演讲会、交流会的一览表上就能看出来,过去很多会是有美国、欧洲的学者参加的,但现在中国媒体研究专家、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在一些演讲会上做主题发言,加深对中国形势的理解,正成为很多经团联会员企业的一个主要需求。
吉川对本报说:“我们和中国的交流越来越多,我已经开始学习中文了,邀请中国经济媒体访日团来日本时,很多电子信是我用中文发的。”边学边用,而且使用中文的机会越来越多。
经济公关中心在和中国交流时,除了邀请媒体、学者访日以外,还积极来中国和官员、企业交流,经常来中国工作访问,调查日资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做舆论公关、政府公关方面的工作。
把最有实力的公关人员选派到中国来
记者去东京郊区的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采访时,日立专务董事、中国总代表冢田实谈到了该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日立在中国的销售额已经有80亿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做到130亿美元。”冢田总代表说。
日立是家综合机电厂家,不仅有彩电、空调,更有建筑机械、铁路交通、发电设备、电子元件等一系列的产品。“我们特别需要一位能把日立整体形象推广出去的专家。我这回回日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日立几十万职员中,寻找一位能胜任这项新工作的公关部长。”冢田对记者说。
冢田告诉记者说,他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7月将有新部长到任。日立过去通过在报纸上做广告,办大型的独家企业展览会的形式来让普通消费者、让专业人士对日本有所了解。也通过主办论坛把自己的节能环保技术介绍出去。同样是日本综合机电厂家的东芝、电子产品厂家索尼、办公设备厂家柯尼卡美能达等企业,也是采取同样的方法,让消费者加深对自己了解的。
在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公关部工作了6年的新庄宪部长,今年4月回到日本总部后,主要负责向通讯社提供企业英文新闻稿的工作。从新庄手里发出的英文新闻稿,没有对本企业产品、管理的华丽的赞美之词,只是准确地把企业情况作了通报,加强了企业与媒体的相互理解。最有实力的职员在中国磨练一番以后,回到日本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工作。
在产品多样化、消费需求个性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与地方社会的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企业与股东的关系等等,日资企业选择了走专业化的方式。在很多大企业的日本总部,采访公关部的职员时,他们会很细致地对记者说,我是负责电子产品的,我是负责发布企业财务信息的,我是负责向股东发布信息的等等。专业化的分工,让日本企业的公关做得非常扎实。
兢兢业业的中国雇员
采访企业多了,会发现日资企业的中国雇员非常日本化,做得多,说得少。
过了五一以后,去上海见到富士胶片公司负责公关的詹小姐脸黑了许多,开玩笑地问了一句:“去哪里玩去了?”詹小姐只是淡淡地回答:“去内蒙古种树了。”以后才知道该公司十年来坚持到内蒙去种树,今年制作了1350平米的草方格,17人一个星期种了1100棵树。想得出来,那是多么艰巨的一项工作,如此长期,如此大规模地去内蒙种树,我们并未看到该公司逢人便说自己有多么多么努力支持内蒙绿化了。
在日资企业中,有很多像詹小姐这样的中国雇员,默默地与日籍雇员一起做着各种志愿活动,有时是植树,也有去边远山区捐赠希望小学的,在城市里承包一块绿地,负责绿地的维护等等。偶尔也有报道,但大都是很小的一条消息,但更多的是内蒙居民、山区小学对这些企业的终生难忘的感激。
三菱商事原中国总代表武田胜年对记者说过一句话:“我们在中国做生意时,首先考虑的是要能长久地在这里做下去,成为这里的企业市民。”不求轰轰烈烈的广告宣传,不断地与政府、学者、媒体、消费者交流,尽可能不加渲染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介绍出去,带领中国雇员默默地从事志愿者活动,这些让日资企业在消费者心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一种看好中国市场,要长期在这里与这里的企业、消费者共存下去的理念,是日资企业公关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刘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