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看中国

2007年07月20日 10: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言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1什么造成了日本泡沫的破灭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原因,可以从日本国内的利率政策等方面找出来,但我认为,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国际化,国际经济给日本的影响相当的大,从外因(国际经济)与内因(日本经济)的关系,来看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就能有一番新的解释。

     1989年日本的股票价格达到最高,1992年日本地价开始下跌,如果把这些看成是日本泡沫经济开始破灭的时间的话,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从1989年开始,日本走出了对美国出口的高峰期,出口比率开始下跌。从国际经济角度看,日本实体经济的发展到此时进入转换期,而转换过程通常会发生大破坏,伴随相当大的痛苦。表现在日本身上的特点是,泡沫经济此时开始崩溃。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前,日本对美出口一直占其贸易总量的30%,到1991年下降到了29.1%,这个数字本身似乎和30%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以后的个别年份,日本把对美贸易比重提到了30%以上,但我们还是认为从90年代开始,日本继续以对美国的直接出口来换取贸易盈余,解决国内设备投资过剩问题这种经济政策,走到了尽头。

    日本做过很多的努力,包括去东南亚建厂,转道东南亚继续向美国出口等等。日本看似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毕竟设备投资转移到了国外,日本国内则出现了雇佣过剩问题。

    借助出口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在90年代初期走入危机的,一旦日本国内风吹草动,整个经济框架将会出现重组。

    从日本国内的情况看,90年代的日本,其技术革新的势头也已经相当减弱。不仅仅是我们在中国国内已经看不到日本革新性的产品的大量涌现,去日本访问,也总是能听到那里的企业家对技术革新势头衰退的担心。

    日本产品的各种附加机能在不断增加,买回来需要花几天时间去阅读使用说明书,直到买新款产品前,还是有很多个机能根本就没有用过。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已经与日本产品无关,而最新潮的产品也很少出自日本企业。日本实体经济的发展,似乎撞上了一道透明墙,看上去未来光明,却一时无法突破这道南墙。泡沫经济时代雇佣的那些热爱喝几万日元一瓶法国葡萄酒的年轻人,是根本不能设想让他们去发明、去开拓市场的。

    是什么造成了泡沫经济的破灭?当然最终导火索是利率的上调、消费税的引进等等日本内部因素。但我更多的是看日本外部环境出现的变化,分析日本内部原因时,也更愿意从日本实体经济的困境来看待泡沫经济的破灭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永远会伴随一定的泡沫,而泡沫也不断在局部出现崩溃,但像日本这样一下子失落十年的情况,在资本主义历史上并不多见。如果把泡沫简单地归结为利率问题、汇率问题、消费税问题的话,那么解决起来应该会很容易的,也不会痛苦十几年的。

    2破灭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整个90年代,日本是“失落的十年”,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可以从不良债权、银行倒产、日本国民收入的悬殊等等角度去总结其后果,但我个人认为,泡沫经济崩溃的最大后果是导致了十多年的政治动荡,日本民众信心的丧失及企业财产的大量流失。

    小泽一郎是民主党党首,在民主党成立以前他做过自民党的干事长,精通政治。有一次和小泽座谈时,说到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政局的变动,连他都已经不能把1993年细川内阁成立后,日本到底出了多少个首相这个问题说清楚了。自民党下野,内阁走马灯似地变换,日本即便在二战后极度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出现如此混乱的政治局面。直到2001年小泉内阁的出现,才让日本政治走向了稳定。小泉在日本政界被称之为“怪人”,在他执政时期,日本国内经济状况出现了好转,但日本与所有交界国的关系都出现了倒退,与近邻国家的政治矛盾非常突出,今后解决国际政治、外交上的问题,所要化的代价也将相当的高。

    经济的衰退,必定带来自信的丧失,表面上的强悍,是自信丧失的一个变种。那些喝惯了数万日元一瓶法国葡萄酒的年轻人,如今开着十几年前买的,早到了换车时候的旧车,到了周六周日去超市抢购一百日元一听的啤酒,他们对日本的未来,绝对不可能有太多的信心。那些在“失落的十年”中最先失落的泡沫青年,现在已经渐渐地步入中年,他们希望重新构筑美好国家,但又能力有限,不少人患上了“抑郁症”,而本来就缺少对世界文化包容心的人,从主张日本国粹、民族主义的言论那里多多少少得到了一点共鸣。一个眼光狭隘的群体是不能让集体走向光辉未来的,回归日本历史上的那种容纳百川的宽阔精神,今后要用不少时间。

    日本媒体在很多时候称欧美基金为“秃鹰”。这几年秃鹰暗度陈仓,在1998年以后股票出现暴跌时,在企业不知不觉中收购了大量股票,然后突然袭击,告诉日本企业说我是大股东,我要求增加分红,要求和其他企业合并。日本企业在整理内部残伤病灶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对外部的秃鹰的警戒,包括长期信用银行等在内,不少企业活生生地被外资买走并购了。

    3中国应该从日本的经历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

    日本与中国处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把中国的股市狂涨、房地产走红,立即说成是“泡沫”,这值得商榷。但是,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几乎所有民工,他们永远没有在北京购房生存的奢望;如果生活在北京最底层的市民,也要筹款买股票的话,就很难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正常的,经济泡沫现象非常值得关注。

    从日本的经验上,我们应该看到外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其走到尽头时,就会发生泡沫的崩溃。中国经济对外部的依存状况要远比日本高,受到的外贸歧视也大大超过日本的过去。尽早转换发展模式,提高内需比率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的保险、教育、医疗、住房问题,这些是拉动内需的主要内容,我们过去没有充分重视,今后可以把投资转向这些地方。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升、生活的稳定是今后持续发展的最大保证。

    我们需要更加注意的是企业投资动向。股票价格上去了,但企业有多少用从股市上筹集来的钱去开发技术、改善工作条件、开拓国际市场了呢?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弱势是有目共睹的。宝钢集团每人每年的炼钢能力为0.6万吨,新日铁是1.6万吨。每人0.6万吨的年产量是上个世纪70年代新日铁的生产能力,单看每人每年的产量的话,宝钢与新日铁相差了几十年。

    今后中国企业用几十年时间开发技术,是能把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缩短一些的,企业现在手头有了资金,最先干的应该是开发技术。

    把从股市上淘来的款项继续投进股市,短期是能发财的,但绝对不是生产性企业今后长期发展的手段。

(责任编辑:刘晓闻)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