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北京·日本电影周”上,日本导演生野慈朗讲述了一个关于歧视与宽容的故事。
中文称亲手写的信为“手书”,也称为“书信”。也许古代日本人没有搞清中文中“书”与“纸”的关系,在他们的语言中,把中文的“手书”改成了“手纸”,而中文“手纸”这个词的本意没有传到日本。所以至今,日本依然称“信”为“手纸”。
18日,“2006北京·日本电影周”的开幕式上,上演了日本导演生野慈朗的新片《信》(日文为《手纸》)。
故事梗概
影片的故事内容看上去非常简单。直贵很小就失去了父母,靠哥哥打工维持生活,在他考大学前,哥哥已经累得患了腰疼病,在一次溜门撬锁偷盗时,正好被女主人看到,两人在扭打中,哥哥失手将女主人杀死,为此被判了无期徒刑。
自此,直贵放弃了上大学的念头,去工厂当了一名工人。书信往来成为兄弟间维系感情的纽带。
直贵的生活很不平坦。当工厂里的工人们知道他哥哥是杀人犯之后,直贵辞去了工作,改去酒吧当男招待,同时在电视的深夜节目里表演相声;当互联网上流传直贵的哥哥是杀人犯之后,直贵又只能再次辞职,去当了一名销售员。以后,直贵的工作、结婚等均因为哥哥是杀人犯而受到影响,他本人、妻子、女儿都受到社会的歧视。直贵想和哥哥断绝书信往来,以使自己从社会的歧视中挣脱出来,但不论他多么努力工作,社会都没有改变对他的歧视。
日本社会的歧视与宽容
罪犯家属与社会的沟通,是电影一直在追问的一个问题。日本社会在追求集体内纯洁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戒律,一旦不容于这个圈子,就很难再次进入这个社会。影片中,直贵与富家小姐朝美相爱,朝美家族派人对直贵进行调查,导致恋情告终。这可以说是一种老式的方法。而互联网上的揭发行动,让直贵这样本来和犯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和社会之间产生了一条看不见的巨大鸿沟。
罪犯的家属和社会弱者本能地排斥和歧视,在日本社会内部很常见。这种排斥和歧视也反映在一些新来乍到的外国留学生、朝鲜人后裔身上。很多朝鲜人的后裔在加入日本国籍后,依然不能在心理上得到和普通日本人一样的待遇。
但日本社会同样也有令人落泪的宽容,这种宽容更多是来自社会的低层、普通市民。在影片中,直贵的妻子由美子一直对直贵抱以同情和支持,在遭遇种种社会歧视时,也是由美子勇敢地站出来鼓励和支持直贵。
还有一种宽容还来自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在直贵工作的电器店的董事长知道了直贵的身世后,和他有一段很长的对话。董事长说,罪犯的家属受到整个社会的歧视,这本身是个人所无法改变的。问题在于你能否用自己的行动更多地找到与社会的接点,让社会重新接纳你。直贵在听了这种理性的指点以后,从逃避与哥哥的关系、断绝与哥哥的书信往来,到修改自己的人生观,并和旧时的相声伙伴一起去监狱,为包括哥哥在内的囚犯演出了一段谈自己与哥哥关系的相声,他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责任编辑:王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