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安徽籍人士在历次的政治经济变革中都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但安徽却从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安徽的奇瑞成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头牌”,但它能使安徽成为中国汽车业的重镇吗?
20年前,说到中国的汽车生产基地,人们会立即想到东北的长春、中部的武汉,10年前能说出沿海城市上海、广州。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快,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国家对汽车业的重点扶持政策,也是给足了发展的条件及待遇。但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国产品牌汽车没有从长春、武汉、上海、广州涌现出来,几乎是世界所有品牌厂家,纷纷扎堆到这些城市以后,中国“国产”汽车的产量突飞猛进,但自主品牌的汽车却未见有什么跃进。
1993年,偏居安徽芜湖一隅的一家民办工厂,敲敲打打“攒”出几百辆汽车,并开始在路上行驶的时候,谁也不能在“三大三小两微”中找到奇瑞的影子。合资品牌的汽车在中国遍地开花的时候,依旧难从安徽找到大品牌合资汽车。安徽是农业大省,经济实力有限,汽车似乎和安徽无缘。
2007年4月,记者时隔几年去安徽采访时,发现合肥、芜湖的市容变了,这是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听到的谈话也变了,农业、脱贫已经退到后边,安徽人更爱说汽车,林林总总说出一大堆车名来:奇瑞、江淮、华菱、合肥昌河、长丰扬子、宗申通宝等等。汽车在芜湖行驶时,迎面驶来的是一辆又一辆运送轿车的超大运送卡车,路边一家又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家一晃而过。
中国自有品牌的汽车,偏偏在农业大省安徽,在汽车消费有限的合肥、芜湖一跃而出。2007年3月,奇瑞单月44568辆的销量,让其超越上海通用雄踞月度销量冠军宝座,出来质疑的、说风凉话的评论家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奇瑞真的长大了,个头长得能让人看得见了。1992年那会儿,奇瑞“攒”车时,想找个出来说风凉话的人都没有。全中国数千家汽车备件厂,敢攒车的不少,能坚持下来的不多,对于那些只有几百辆产量的小厂,评论家无暇顾及,说不了风凉话。
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安徽汽车业,忽然在2005年、2006年给人“鸟枪换炮”的感觉,2007年的上海车展更是让奇瑞出尽了风头。但是奇瑞能否引领安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汽车产业发展道路?这很难预测。
小岗村发出了中国改革的先声。但是农村改革大潮过去以后,安徽再度默默无声。如潮的民工从安徽走向全国主要城市,惟有安徽的工业依旧脆弱。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安徽现象”。
芜湖村办工厂造出的汽车
安徽的中心在省会合肥。生产卡车的江淮汽车公司,生产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厂家(现在已经成为日立独资的“日立建机”)等等,以及像点样的机械厂家都在这里。去江淮汽车的组装厂看了看,见SUV车、小型客车正在组装,从工厂销售人员那里打听到的价格,知道是比国外合资厂家的同等车要便宜一半,从工厂人员配置、生产线的管理、工人熟练程度看,与国外主要汽车厂家没有太大的差别。工厂反复谈到了他们与韩国现代的合作,从街头上跑的运送汽车的大型卡车看,大都把现代的标志印在了整个车体上,现代汽车对江淮的客车发展,做了不少贡献。
未能去日立建机参观,但从国外的相关资料看,2007年日立建机的销售额为8700亿日元(约560亿元人民币),纯利润430亿日元。在合肥的工厂是日立建机的主要组装厂之一,中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当然对日立建机的业务的增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不过,安徽的汽车中心,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的轿车并没有在合肥发展起来,而是让距离合肥140公里的芜湖依仗奇瑞异军突起。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会长梁华平,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说:“1992年、1993年,芜湖的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后来发展成了今天的奇瑞。”在似乎最没有建汽车厂条件的地方,日后出现了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家。
上世纪90年代,一台夏利能买30万人民币的时候,芜湖小厂中敲出来的几百台“汽车”,就是1个亿的产值。当时能拿出一个亿产值的芜湖企业并不多,干汽车成了地方政府的一大决心。梁华平会长说:“芜湖也找过一汽(寻求合作),找过他们能找的所有汽车企业,但并没有谁会把芜湖的小厂放在眼里。”那时中国和现在一样,有上千家汽车厂商,大家都在几十台几百台地造,芜湖并没有太多的特点。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设备,一个是人才。如果芜湖小厂一直满足于攒车,那么到今天也许和其他省份的那些小厂家一样,偏居一隅。但芜湖小厂在1995年买到了英国福特的一个发动机厂。有了自己的发动机,一大半的汽车就能造出来了。梁会长说:“国家限制轿车的生产,安徽内部称这个发动机项目为951工程。”951是指“九五”期间安徽的头号工程。地方政府悄悄支持这个项目,让以后的奇瑞终于能长成一棵大树。
一汽尹同耀回到安徽故乡,让这里的汽车有了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的汽车人才,比不上清华汽车系的学生,大家都在汽车生产一线工作,尹同耀回乡,召集了大量的同校同学到芜湖来,人才的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就有了日后的奇瑞。
系列:强大的支撑体系
如今,去奇瑞参观工厂,看到的已经不再是看那个老掉牙的福特发动机厂了。从意大利等国进口的发动机厂开始生产新型发动机。奇瑞生产的汽车,也已经用上了先进的生产线。关于奇瑞与国外汽车厂家之间关系的报道,已经不再是像上汽、一汽、东风等老企业曾经有过的那些,而给人一种平等的感觉。到车展上去看看,除了外国品牌的汽车依旧是中国媒体猛烈追捧的对象外,在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展场比较冷落的时候,奇瑞算是相当地吸引人。市场奇瑞走强,大多数媒体把焦点对在其价格的优势上,但能生产出如此经济性能好的汽车,奇瑞有其独到之处。
国外有些整车厂家在开新年会的时候,会非常明确地把采购的零部件价格再降1%的目标提出来。几十年来如此这般地做下来,汽车价格优势就形成了。奇瑞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2006年要求零件供应商削减30%的成本!那些把工厂设在奇瑞周边的零件供应商们,竟然实现了这个目标。
奇瑞迅速扩大的生产量,不断实现的规模化生产,让紧随其左右的零件供应商充分享受到了规模优势,削减成本成为可能。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胜龙说:“我们在2003年的营业额为60万人民币,2005年上升到了2.6亿,2006年是5.2亿,今年的目标为7.5亿人民币。”降低成本的压力很大,但他们是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实现削减成本目标的。在为奇瑞提供制动系统的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永彬讲到生产能力的扩大与成本的降低时,重复的是同一个道理。
一支在海外有过生产研究经验的人才队伍,正在向芜湖集结。过去在长春、武汉则很难看到如此多的有学识有资产的留学人才聚集。到芜湖罗比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参观,一进工厂看到的是最先进的照明实验室。销售工程师毕雯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总裁是在美国学习汽车照明的博士。”伯特利的袁总裁同样是在美国、日本著名大学学习,有博士学衔,有在国外汽车企业长年工作经验的人,许胜龙介绍自己企业时,没有忘记说他们那里有两位博士。
在奇瑞的背后,紧随其左右的是共同打天下的零件供应厂家、是有最新学术及生产知识的人才,这是奇瑞最后区别于其他厂家的最大特点。
“安徽现象”
今天安徽延续创新走的是一条振兴汽车产业的道路,现在正在努力前行,最终奇瑞、江淮等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此时下结论恐怕还有些早。
广州曾是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今日系汽厂家先后登陆那里以后,日系零部件、钢铁厂家跟进,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汽车产业集散地,其在中国汽车制造布局上,今后走入强势这已经成为必然。
以目前的奇瑞、江淮等“安徽阵营”来对付广东、武汉、长春,似乎尚觉苍白。但奇瑞所代表的“安徽现象”,极大地区别于一汽、东风方式,是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阵地。
从历史上看,安徽籍人士在历次的政治经济变革中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但安徽并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头。超越历史障碍,奇瑞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
(责任编辑:刘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