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香港市民让利200亿 《21世纪》:你在商界及香港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很好,其中之一为人乐道的是向中华煤气让利事件,你可以谈谈吗?
李兆基:这事让我颇感安慰,因为对社会有好处。在三四年前,我的私人公司与澳洲签订了一份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合约,当时定价是每桶油当量25美元。后来国际油价上升,天然气价格跟着油价走,升至60美元一桶。如果我按今天的价格将天气然卖给中华煤气,会令中煤成本上升,煤气价格也会大幅上升,所以我决定以成本价将合约转让予中华煤气。
根据财务顾问计算所得,在这个安排下,中华煤气的用户每年可以节省8亿港元,25年下来,便可以省下200亿港元。我们坚持过去9年煤气费没有上涨,去年更减价10%,原因便是可以用上便宜的天然气。
《21世纪》:你为何要这样做?
李兆基:便宜来、便宜去,用户得益,何乐而不为?我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大家”。
《21世纪》:你是白手兴家的好例子,1948年只身由家乡
顺德来到香港。假如你一直留在故乡,你估计会否有今天的成就和财富?
李兆基:如果我一直留在顺德,我至今也只是个乡下人。所谓人杰地灵,一个人的发展要有机会配合和“地运”。香港是一个营商的好地方,一块福地。
《21世纪》:过去10年,香港的营商环境有何转变?
李兆基:3年前我说香港的房地产业竞争太大,传统地产发展商要开拓新的业务。现在看来从事财经业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1世纪》:股市方面在过去10年又有何转变?
李兆基:目前,香港的国际性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数目是10年前的10倍左右。10年前香港股市成交额不大,可以炒的股票不多。可以说,近两三年香港才有股票可炒。
今天,我们可以在香港进行世界性的股票投资。你可以投资美国、日本或其它国家的股票。只要打一个电话,第二天资金便会去到外国的股票市场。过去香港的股票投资没有那么便捷。
《21世纪》:回归十年,你已将投资重点由房地产转移至金融,为何会出现这种改变?
李兆基:香港土地少,人口不算多,出生率下降,我看一般住宅房价不会上升太多,上升幅度会跟随一般物价指数。我认为每年上升约10%是合理的。但大家需要知道,香港是金融中心,将来会有很多人到香港工作、赚钱,他们收入将会有很大的上涨,一个人可以有数千万元的年收入。将来由于有钱的人很多,豪宅将供不应求。他们追求享受,看中心目中的房子,怎么昂贵也会购买。可以说,豪宅的升幅将无可限量。
但发展豪宅项目并不容易,首要是有土地,但在香港,合适发展豪宅的土地不多。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普通认为有财、有势的人要拥有自己的房子;但在最近两三年,房子的地位已被股票和金融投资取代。香港楼市平稳发展已有一段时间,未来的发展不会有金融股票那么快。
香港股市近期每日平均成交额是400亿港元,楼市每日成交额只有4000万港元,两者相差1000倍。很明显,从400亿的经济活动中赚取收入,比从4000万的经济活动中赚取收入来得容易。如果你能从400亿中赚取0.1%的收入,已经是非常可观的。
《21世纪》:你是否认为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将停滞不前?恒基的业务会否有相应的改变?
李兆基:我看香港房地产还有数十年可为。不过,受到地域和人口的局限,房地产交易的金额不会很大。目前,香港有多家大地产发展商,它们资金充裕,但要在香港买地发展新项目并不容易。因此,将来发展商如要进行大规模的发展,只能到外地去。在香港,只能循序渐进地发展房产项目。
内地地方大,县市多,可以投资房地产的超过数十多个城市。恒基目前在内地有数十个房地产项目。在内地,土地可说是买之不尽,你可以投资发展很多个项目。但在香港,你想投资多一点也不能。就算你能加大投资规模,需求也没有那么大。
《21世纪》:这是否意味着恒基未来不会在香港大力发展房地产项目?
李兆基:商人的投资行为就好像吃东西般,嗅得哪儿有香味便跑到那儿。我们不会限制自己在香港抑或在内地投资。假如香港突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当然不会放过。然而香港与世界相比,世界是海阔天空。
《21世纪》:你纵横商场这么多年,有什么事情令你感到遗憾?
李兆基:大遗憾没有,小遗憾是有的。例如在金融风暴和非典期间,集团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被逼裁员减薪。我看香港不会再出现这种景况。
《21世纪》:你有何投资心得与大家分享?
李兆基:我曾说过“龙头股”概念。所谓“龙头股”,是指内地来香港上市的大企业,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有过万亿的资产。也指有代表性,对国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可以说,投资这些股票是不会买错的。这类企业有8-10间,股价有上升一倍的、两倍的、三倍的。这些股票你可以继续持有,但由于过去的升幅大,要它们的股价再翻一番,恐怕不容易。以一家资产万多亿的企业来说,你要它的股价再上升一倍,即要求它在一年内赚万多亿。
这些企业的股价还是会上升的,但如果你想发财,便要投资“龙尾股”。
我说的“龙尾股”是指来香港上市的在内地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企业和国企。这类股票约有10只,较好的有5只,包括中国海外、富力地产、华润置业、雅居乐和碧桂园(新上市)。它们我是有投资的。这些相对较小的企业,资产只有数百亿,收入翻一番,股价便升一倍。在两年内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出奇。
内地企业由内地拥有人兼任管理人较佳,所谓驾轻就熟,他们的表现往往比其它人好。换了由香港人去管理,表现未必比他们好。
《21世纪》:你在今年3月捐赠了4亿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学,有否计算过你累计捐献到大专院校的金额,包括香港和内地?
李兆基:这个很难计算,因为有些捐献数目较小。全数合计估计有8亿至10亿港元,包括香港8间专上院校。
《21世纪》:你长期对教育事业有巨额捐献,相信香港和内地有很多院校会跟你接触,要求捐献。他们会有很好的建议,各有宏伟的蓝图。你怎样判断?如何作出选择?
李兆基:我们做生意的人,爱说回报和效益,像股票投资。有时候帮助内地院校,付出很少金钱,效益却很大。例如我捐款培训内地100万名农民,不用花很多钱,但很值得。他们住在内地最穷的乡村里,没有工作。你去培训他们,令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在城市找工作。一人工作,全家得益。这是投入少、回报多。回报还包括评估受助者将来是否有很大的发展,对社会会有较大的贡献。
《21世纪》:你近年个人投资收益很大,捐献也多,两者会否有关系?你是否按你投资的现金收益来决定你当年的捐献金额?
李兆基:不一定,有时候发现是合适的,便作出捐献。我没有设定一个限额,没有设定固定的百分比,有时候会捐献多些,有时候会少些。
李兆基传奇 恒基集团主席李兆基,在香港这个全球有名的营商之都,先后创造两次传奇。第一次是1948年,这个来自广东顺德的“乡下仔”,带着1000港元只身南下做贸易生意,1958年开始投资香港房地产,1965发生银行挤提及倒闭风潮,之后内地十年“文革”开始,香港发生六七暴动,很多地产商缺乏信心,李兆基反而趁低吸纳,在香港买入大量地皮,成功打造恒基集团这个房地产王国。
集团的旗舰股恒基地产(0012.HK),一直位列恒生指数成分股,不过由于近年房地产利润转差,股价表现远较大型H股失色。
李兆基在这三年成功转型,在2004年底开始大手吸纳大型H股,将私人投资的兆基财经企业的资产由500亿港元大增至1200亿港元,香港一些小投资者这几年跟风认识内地企业新股,也获得厚利,奉李兆基为“投资名灯”、“亚洲股神”。不过也有小投资者抱怨李兆基只为私人投资增值,对恒基地产的股东没有好处。
恒基旗下曾有恒基中国及恒基数码(均已私有化),另外曾建议私有化恒基发展(0098.HK),但未成功。集团旗下还有1975年购入的中华煤气(0003.HK)及1993年购入的美丽华酒店。
李兆基有三女两子,与妻子早年离异,媒体对他十分友善,绝少传出负面新闻,并以家庭和睦见称。他的长子李家杰现年43岁,现任恒基中国的董事长兼总裁,主力开拓内地市场,为人低调爱静,笃信佛教及茶道。
次子李家诚35岁,现任恒基地产副主席,多年来都在李兆基身边学习。
(责任编辑:刘晓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