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首页右侧 > 环球经济时评 > 正文
中经搜索

沃尔玛:新推客户在线评估系统

2007年07月26日 10: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传统零售业增强了竞争力,为其提高销售收入提供了重要平台。零售巨头沃尔玛网上零售业务在这方面起步较慢,然而,近年来沃尔玛审时度势加大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投入。去年沃尔玛网络销售额达到1259亿美元,在全美网络零售500强中名列第13位。如今,沃尔玛在线零售网站受到更多顾客的青睐,已成为检索方便、品种齐全的“网上大卖场”。最近沃尔玛在电子商务领域又推出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7月19日,沃尔玛宣布扩大在线特色服务,正式推出客户“商品评价和打分系统”。据此,沃尔玛的顾客可通过访问沃尔玛产品网页,对有关商品,包括网售和店售商品发表评价意见并进行打分。同时,为了鼓励顾客积极参与,踊跃反馈意见,沃尔玛还主动发送电子邮件,邀请在线购物顾客对所购商品及相关服务评价打分。沃尔玛这次推出的在线评估系统采用的是五星评级制,顾客提交产品评价和打分后,只要没有语言不当或版权等问题,5—7天即可贴出。  

    沃尔玛推出上述在线特色服务有其市场考虑。近年来,商品使用者对产品的评价意见受到许多利益群体的重视。根据美国丘比特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06年,在美国的网上购物者中,认为顾客提供的商品评价信息“很有用”或“有用”的所占比例已达到48%。在这种背景下,沃尔玛的商品评价系统呼之欲出,成为沃尔玛顾客“最渴望的特色服务项目”。

    然而,不少商家担心,由于顾客对商品的评价难以预期,毁誉不一,因此设立在线商品评价项目可能会对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商品评价凝聚着大众的智慧,让顾客参与商品评价,将有助于促进产品转换、降低退货率,形成特定顾客群体,提高顾客对商店的忠诚度,其预期利益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风险。为此,沃尔玛从今年6月开始,率先在家具园艺、婴儿用品和电子品等领域进行了为期3周的试验,得到消费者的热烈响应,参与在线评估活动的顾客人数比预期的要高出一倍多。  

    沃尔玛这一举措把握了市场脉搏,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商品评价和打分系统为顾客加强联系、分享信息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有助于顾客比较价格,多方位了解产品质量,扩大购物知情权,从而为其明明白白购物,高高兴兴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保证。另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源并刺激顾客频繁回访网站。沃尔玛推出这项服务的目的是帮助顾客增加对拟购商品的了解,从而做到精明购物。另一方面该平台还为店家和顾客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沃尔玛因此得以根据评价和打分情况,获取顾客对某类商品更为直接的真实想法,并据此规划未来的产品采购、销售和服务,其增值效应日益彰显。  

    沃尔玛此举绝非心血来潮。就在推出上述特色服务的前一周,沃尔玛宣布,将今年3月推出的“在线订购商品,商场免费提货”服务项目的覆盖范围,从原先的750家连锁店扩展到3300家。与其他零售商重点推销店内商品不同的是,沃尔玛在线零售网站主要销售那些商场没有陈列的商品。顾客通过网上订购,既可要求将货物直接送往家中,运输费用由顾客自己承担,又可要求将货物发送到最近商场,由顾客自行前往提取,后一种“库房至商场”服务项目有别于传统的在线销售方式,顾客可节省运输费用。  

    实践证明,沃尔玛此项经营战略是成功的。首先,自沃尔玛开展试验以来,通过“在线订购商品,商场免费提货”模式运送的商品数量已超过50万件,占沃尔玛在线零售网站销售量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为顾客节省了约500万美元的运费。其次,沃尔玛同样获益匪浅。一是赢得了更多的顾客。据统计,在通过这种模式购物的人群中,超过半数是第一次在沃尔玛在线零售网站购物的新顾客。二是促进了店面销售。前来商场提货的顾客往往再捎带着买点其他东西。据统计,在商场购物约60美元的人数增长了20%。第三,环保效益明显。沃尔玛的新配送模式提高了运输和包装效率,由此每周节省汽油1000加仑,每月包装盒的用量也减少了2万个。

    专家认为,沃尔玛此举不仅方便了顾客购物,而且还有助于将企业打造成一流的多渠道零售商。据统计,每周通过各种方式光顾沃尔玛的顾客大约有13  亿人,而其中近75%的人又是网上购物的活跃分子。在零售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与单一零售商相比,多渠道零售商优势明显,后者的营销费用几乎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可以预言,随着沃尔玛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将会效仿推出类似的服务。

(责任编辑:马艺文)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