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伊朗指认美国“找借口”增兵中东 不利于和平

2019年05月27日 07:35   来源:新华网   

  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25日指认美国政府所作向中东地区增兵的决定不利于全球和平与稳定。

  伊朗方面同时证实,伊美官员的接触没有中断。

  【美方“找借口”】

  扎里夫当天结束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启程回国前告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记者,美方涉及伊朗的言论“毫无根据”,旨在为采取“激进”的对伊朗政策“找借口”。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4日说,美国将向中东增兵大约1500人,主要承担“防御任务”。多家媒体先前爆料,五角大楼向白宫递交向中东地区增兵方案,打算增派至多1万人,强化对伊朗“潜在威胁”的防御。只是,美方一直没有说明所谓伊朗“潜在威胁”的详细情况。

  就美方官员把两艘沙特阿拉伯油轮1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水域遭“蓄意破坏”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相关联的说法,扎里夫说,美方“反伊”言论及增兵中东决定“极其危险”,将加剧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对这一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

  【伊方频发声】

  25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吴拉姆-阿里·拉希德告诉伊朗半官方媒体法尔斯通讯社记者,如果不考虑包括原油出口在内的伊朗国家利益,就不可能谈论海湾地区与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与稳定。

  伊朗军方官员莫尔塔扎·奎巴尼25日告诉伊朗《平衡报》记者,美国派遣军舰到海湾海域,“如果犯下哪怕最轻微的愚蠢行径,我们将用两枚导弹或秘密武器把它们(军舰)送到海底”。奎巴尼没有披露“秘密武器”的细节。

  美军5月上旬派遣“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和B-52型轰炸机特遣队前往海湾,随后进一步部署一艘两栖攻击舰和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作为支援,以应对所谓伊朗对美国的“可信威胁”,包括伊朗所支持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构成的威胁。

  【双方仍接触】

  美国去年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恢复对伊制裁。今年4月,美国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宣布将停止8个伊朗原油进口方的制裁豁免,以截断伊朗财政收入来源。

  多家媒体23日报道,尽管美伊关系急剧恶化,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上月在美国纽约参加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活动期间,会晤了美国国会民主党籍资深参议员黛安娜·范斯坦。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巴斯·穆萨维25日向媒体记者证实那次会晤,说伊方官员过去20多年来经常会晤美方政界人士,包括国会议员,以澄清和解释伊方政策。

  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言人阿里-礼萨·米尔·优素菲同一天告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记者,扎里夫与范斯坦的见面属于伊美官员“例行会晤”。他没有提及涉及“例行会晤”的更多细节。

  范斯坦的办公室同样证实两人会面,声明会晤“在与(美国)国务院磋商后安排”。(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马常艳)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