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首页 > 首页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平息内斗 澳大利亚总理放弃政府减排目标

2018年08月21日 07:29   来源:新华网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20日宣布,放弃政府核心能源政策中2030年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美联社解读,此举旨在阻止特恩布尔所属保守派自由党议员“叛乱”。

  【法案难通过】

  路透社报道,作为巴黎气候协定的签署方,澳大利亚承诺2030年前减少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2005年排放量为基准减少26%。

  不过,特恩布尔20日在首都堪培拉向媒体记者承认,包含强制减排目标的“国家能源担保”法案不太可能在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闯关”成功。

  他说,“如果一小部分人没有准备好”投票支持政府推动的这项法案,它“就无法获通过”。特恩布尔所属自由党现在与国家党联合执政,在众议院只有1个议席优势。

  特恩布尔政府去年下半年推出核心能源政策“国家能源担保”,向能源企业提供清晰指导。“国家能源担保”提出,能源企业须同时满足“可靠性标准”和“减排标准”,即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实现减排目标,否则将面临取消注册资格等严厉处罚。

  特恩布尔解释,澳政府承诺继续遵守巴黎气候协定,今后将继续寻求减排目标立法,但他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

  澳大利亚人口2500万,严重依赖煤炭发电。按法新社的说法,澳大利亚是世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较高的国家之一。

  【“逼宫”未成形】

  放弃减排目标的消息一经宣布,批评人士立刻指出,承诺遵守巴黎气候协定却不为达标采取行动毫无意义。墨尔本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宾·埃克斯利说,特恩布尔是“彻底向澳大利亚自由党的右翼成员投降”,这些人想维持“澳大利亚煤炭经济”。

  在自由党内部带头反对特恩布尔的是2015年遭“逼宫”下台的前总理托尼·阿博特。阿博特等人连日来发声反对“国家能源担保”,称特恩布尔政府与其推动减排,不如先把电价降下来。特别是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去年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再致力于推动减排,经济上恐处于不利地位。

  按路透社的说法,阿博特等人的意见获得不少务农选民支持,而农业地区是特恩布尔的关键“票仓”。

  党内纷争不断之时,一些执政党议员提出,由内政部长彼得·达顿接替特恩布尔出任总理。达顿被普遍视为阿博特的密友。

  不过,特恩布尔和达顿20日都证实,此次“逼宫”未成形。特恩布尔说,达顿给予他“绝对支持”,亲口承诺不会挑战他的自由党党首地位。

  达顿则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关于如今的媒体报道,特此声明,我支持总理,支持政府政策。”

  【支持率落后】

  路透社报道,尽管特恩布尔有望缓解短期压力,政府内部平静较脆弱,因为执政联盟连任前景暗淡。

  澳大利亚定于明年5月举行议会选举。澳大利亚新闻民意调查公司13日民调结果显示,特恩布尔连任几无可能。

  费尔法克斯媒体集团与益普索集团20日发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特恩布尔的支持率已跌至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执政联盟的支持率已落后反对党工党10个百分点,执政联盟支持率45%,工党55%。

  路透社评述,10个百分点的差距足以让执政联盟遭遇“碾压式”失败。不过,特恩布尔本人的支持率依然高于工党党首比尔·肖滕。

  按美联社的说法,前总理约翰·霍华德2007年在执政逾11年后卸任,澳大利亚此后经历“非同寻常”的政治不稳定时期。下个月,特恩布尔将成为霍华德之后执政时间最长的澳总理,他现在就任总理刚满3年。(海洋)(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