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经济频道 > 国际首页 > 名词解释 > 头条 > 正文
中经搜索

什么是主权财富基金

2007年08月13日 14: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是随着一国宏观经济、贸易条件和财政状况的改善,以及政府长期预算规划与财政指出限制政策的实施,国家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不断积累。针对过多的财政盈余与外汇储备盈余,一些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投资机构来进行管理运作,这类机构一般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机构,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机构。

    主权财富基金来源包括三类:

    第一类:外汇储备盈余,主要以亚洲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为代表;

    第二类:自然资源出口的外汇盈余,包括石油、天然气、铜和钻石等自然资源的外贸盈余,主要以中东、拉美地区16个国家为代表;

    第三类:依靠国际援助基金,以乌干达的贫困援助基金为代表。

    主权财富基金发展趋势具有三个特点

    1、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数量快速增长,资产规模急剧膨胀,市场影响力也不断增加;

    2、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泛,不少主权财富基金已和政府养老基金或者央行储备资产管理机构规模不相上下;

    3、主权财富基金普遍采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和多元化投资经营策略,谋求长远投资,获得较高收益。

    主权财富基金建立的动因与类型

    尽管各国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起点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盈余等国家财富的急剧增加,但设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动因则各有侧重,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动因1:跨期平滑国家收入,减少国家意外收入波动对经济和财政预算的影响

    基金类型:稳定型主权财富基金(Stabilization-oriented Fund)

    经济严重依赖于自然资源出口换取外汇盈余的国家,跨期平滑国家收入的动因尤其突出。为保障自然资源枯竭后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了避免短期自然资源产出波动导致经济大起大落,这些国家都先后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延长资产投资期限,提高长期投资收益水平,旨在跨期平滑国家收入。

    以挪威为例,挪威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净出口国,1990年代,挪威的财政盈余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是石油出口收入增长快速,为了更好地管理石油财富,也为了做好石油资源可能耗尽的准备,1990年挪威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政府石油基金。1995年,挪威政府的财政盈余也每年划入石油基金。为进一步提高长期投资收益,避免出现“荷兰病”,1998年,挪威中央银行设立专门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orges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简称NBIM)。

    动因2:协助中央银行分流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冲销市场过剩的流动性

    基金类型:冲销型主权财富基金(Sterilization-oriented Fund)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以主权财富基金形式用于中长期投资的外汇资产不属于国家外汇储备。因此,一些国家为缓解外汇储备激增带来的升值压力,便通过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分流外汇储备。例如,1998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持港元汇率稳定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

    动因3:跨代平滑国家财富,为子孙后代积蓄财富

    基金类型: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Savings-oriented Fund)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自然资源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一些国家未雨绸缪,力求在代际间更公平地分配财富,设立专门的主权财富基金,即储蓄型主权财富基金,以中东国家为典型代表。

    动因4:预防国家社会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发展

    基金类型:预防型主权财富基金(Preventive Fund)

    正如个人预防性储蓄动机一样,许多亚洲国家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以应对潜在社会经济危机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以科威特为例,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科威特之所以能够重新获得独立并重建家园,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Authority,简称KIA)所积累并管理的主权财富基金。

    动因5: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更好地体现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利益

    基金类型:战略型主权财富基金(Strategy-oriented Fund)

    以新加坡为例,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Holdings,简称Temasek)总裁何晶公开表示,新加坡经济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世界经济新的高增长地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淡马锡仍然固守本土,就将失去扩张的最佳时机。何晶还提出淡马锡应凭借多年积累的资金优势,进入紧缺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其经济增长成果。因此,淡马锡控股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将1/3资金投资发达国家的市场,1/3用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剩余1/3留在新加坡本土。

(责任编辑:王苏)

·6.7亿罚单:被删邮件露马脚
·菲方射杀台渔民视频曝光
·苹果被挤出中国手机市场前5
·恒天然被曝含肉毒杆菌
·金正恩姑妈80天未现身
·我养老保险缴费率是美2.4倍
·欧盟九成光伏市场留给中国
·GSK在华团队大换血
·进口车市场价格垄断重灾区
·金正恩26岁妹妹任劳动党要职
·美国政府冷对底特律破产
·GSK4高管被抓 1疑接受性贿赂
分享到: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环球24小时简报 驻外记者报道集 观察与借鉴 国际IT行业资讯  视说“新育” 
·国际经济     中国与世界 | 全球时事 | 专稿独家 | 国际经济 | 投资环境 | 跨国公司  | 滚动
·环球博览    文娱前沿 | 视觉艺术 | 世界趣闻 | 海外看中国 | 军事科技 | 环游世界 | 博览周刊 
·世界文明    当代观察 | 历史回眸  | 大国崛起 | 以史为鉴 | 文明图说 | 人文风物 |  博阅 |  新知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