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深圳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在深圳举行,来自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沪深证交所、国内外基金公司等的高端人士,就“基金业的持续、稳健与规范发展”进行了探讨。
2007年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资本市场发生转折性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股指期货呼之欲出;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在中国基金业迅速发展、管理资产达到空前规模的情况下,加强基础建设与风险管理,成为基金业持续稳健发展必须重视的重大课题。
林义相:国内1/3基金 管理人经验不到一年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目前国内1/3的基金管理人的经验不到一年,一半以上的是2年以下,接近3/4的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
林义相称“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经理变更268次,一共300多支基金,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基金变过一次。从从业的年限来看,我们选取一年以上的基金作为样本,人数加起来平均年限是4.1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
林义相表示,主要原因为中国基金经理们学历高,学历高就意味着就业时间晚,都是读完硕士、博士后才从业,而国外从业者很多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了。
吴晓灵:银、证、保代客 理财必须统一规则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银、证、保三业的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必须实行统一的规则。
证券投资基金是代客资产管理的一种形式,或者说是财富管理的一种形式,它以公开发行的形式募集管理的资产。中国还有许多代客理财的产品在本质上是证券投资基金。我觉得银行业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如果按照《证券法》认真衡量的话,它就是公开上市的基金。因为它的认购者超过了200份。还有许多以私募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这些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人,这些业务其本质都是由专家为客户提供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些业务许多金融机构都在做,许多个人和以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为名的资产管理人也在做。
我从2004年到现在一直在呼吁,银、证、保三业的代客资产管理业务必须实行统一的规则,而且应该交由证监会监管,这才有利于代客资产业的发展。
桂敏杰:修改基金法 时机已成熟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表示,修改基金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桂敏杰称,2004年6月1日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确立了基金行业运作的法律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基金业的规范和发展。随着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和基金业快速发展,法律滞后的现象开始显现。基金法的部分内容已不再完全适应当前基金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的需要。例如,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不利于形成更充分的市场化竞争,过严的投资限制局限了基金管理人的运作空间;过细的基金运作规定制约了市场的创新;过于原则的背信原则条文不利于违法违规背信行为的查出。
陈耀先:当前基金公司 面临三大挑战 资本市场研究会副主席陈耀先提出,当前基金公司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与考验。
陈耀先称,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净值2005年为4690亿,2007年9月底已经超过了3万亿。不到2年的时间增长了5.6倍。基金投资业绩也大幅提高,为持有人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随着基金市场的快速增长,基金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与考验。一是基础设置建设比较滞后,投研队伍、销售、内部管理等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优秀的基金经理面临着私募基金竞争和诱惑,人才队伍也是个问题。三是风险控制还比较薄弱,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都面临着考验。
张育军:权证投资者 教育任重道远 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合格的市场参与者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而权证投资者教育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在华侨城权证行权期间,深交所穷尽一切办法让投资者行权,因为不行权,就意味着白白损失,但到了最后一天,还是有18万份权证未行权。张育军说:“华侨城认购权证我动员到什么程度?动员到不顾法规的程度,我让公司管理部给中信证券打电话,写一个代为行权,我说到时候没人批我来批,证券公司很听话,把报告送到我桌上,我是犹豫了犹豫,让投资者亏损还是批准?批准跟法规明显冲突,不批投资者肯定损失900万,最后想了半天还是亏了算了,因为投资者包不下,这是铁板钉钉的事。”
朱从玖:把公司治理较好的 公司集中为一个板块 上海证交所总经理朱从玖表示,今年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工作,就是准备设立公司治理板块,把公司治理状况比较好的上市公司集中起来,让市场所有参与人去关注、研究、挑问题、提建议。
这个板块的设立有以下几个程序:一是自愿申报,自愿申报实际上是好人举手的原则。上市公司申报要满足上市12个月的要求,以及7项申报的前提条件,还要回答20个指标。这20个指标包括:上市公司有没有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对外担保是否违规,近三年有没有发生过违规的关连交易,近三年的董事高管有没有过犯罪行为,控股股东跟上市公司的关系是否正常,董事会的独立性,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等。第二个程序是进行社会公示。三是请20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评级公司参与评议。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