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欣向荣一词可能都不足以来形容上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传统制造业的复苏继续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失业率降低,公司利润普遍提高,全球资本市场活跃。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虽然深受房地产降温的拖累,经济走势依然大体稳健,其依然旺盛的消费和资本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支撑。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也普遍超出分析人士本已乐观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也普遍在可控范围内。
亚洲经济活力十足,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表现在出口和内需继续增加,不少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增加,股指创历史新高,地区内部经贸合作日益加强。中国与印度仍是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经济结构也有所改善。数据显示,印度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也达9%,其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生产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经济继续复苏,据6月中旬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实际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为3.3%,出口仍然保持良好态势,以前一直波动不定的个人消费也有可能继续上扬。最新调查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企业的信心在截至6月份的3个月中仍保持强劲,未发生变化,表明短期内推动5年来日本经济复苏的良好经济环境尚未面临直接威胁。
欧洲经济堪称上半年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伴随着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主要大国领导人的更替,欧洲经济也在不知不觉中显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气象。到去年年底,欧元区的GDP增速就已超过美国,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到2.7%,领先于美国和日本。欧元区的失业率已降至7%,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欧洲国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德国GDP的年均增速仅为1.4%,而在今年第一季度,在增值税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德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依然明显,经济增长速度超过3%。目前,德国再次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经济竞争力显著提高。虽然德国经济增速预计第二季度将放缓,但经济学家和权威机构仍将今年的德国经济增速看高至2.6%-2.8%。而英国和西班牙的经济这些年一直持续增长,爱尔兰则创造了亚洲以外的经济奇迹,一些东欧小国正在争相仿效。
美国经济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减速,但经济仍具有明显活力,就业形势良好,公司盈利尤其是大型公司海外盈利强劲,资本市场兴旺,出口形势改善,税收大幅增加,财政状况明显改观。但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调整,并开始影响其他经济领域。房地产下跌过程中出现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依然较低。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仅为0.7%,为2002年底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第二季度,由于工业生产较强增长,以及投资和消费的适度扩展,经济增长有望达到3.1%左右的水平,核心通胀率也控制在较低水平。尤其是股市屡创新高,失业率维持在历史上的低水平,对美国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在世界各国普遍进行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情况下,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贬值缓慢有序,尚未引发对美元的恐慌性抛售。相反,美元走软使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促进了出口。一个月前,不少经济分析人士认为,房屋市场的疲软尚未扩散到经济的其他领域,反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加快的势头,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恰到好处”。然而,从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又有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一些潜在风险已不容忽视。
美国商务部在一周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下跌了0.9%,为近两年来最大跌幅。虽然7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上升,达到今年1月份以来的又一个高点,但这是在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10个月来最低的基础上的上升。7月19日美国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经济先行指标综合指数下跌0.3%,而此前分析人士预测这一指数下跌0.1%。而此前几天,该机构的调查显示,首席执行官的经济信心指数也出现了下滑。虽然有分析人士指出,6月份的数据有可能显示的是例外情况,尚不足以说明经济的走向,但有一点现在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已经开始向其他经济领域扩散。数据显示,住房价值的缩水抑制了对家用物品和家具的需求,6月份家具和家用设备的销售下跌了3%。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国住房市场的调整最早也要到今年年底和明年第一季度才能结束。住房市场的进一步降温将会使近一段时期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进一步恶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上周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时虽然表示当前的金融环境仍“大体有利”,但却首次公开承认信贷市场的担忧情绪正向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以外蔓延。
事实上,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与美国目前面临的风险类似,即由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多年宽松货币环境下积累的金融风险。
当前,原油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势头迅猛。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使得原油、食品等原材料商品的供应趋于紧张,今后一段时期能源供应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些资金充裕、擅长投机的投资机构也将乘机推波助澜,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不会很快结束。有分析预计,油价将在秋季到达新的高点。如果上涨的幅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引发一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原因,正在走向工业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和损失将尤为严重。面对通胀压力,世界各国当局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提高利率,收紧流动性。美联储已有一年时间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由于美国经济减速,市场在相当一段时期对美联储削减利率有一定的预期。但最近伯南克在国会强调,近期潜在通货膨胀率的改善可能只是暂时现象,通货膨胀仍然是“主要的”政策风险。因此,一般认为,美联储在今年乃至明年仍将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美联储实际上已采取措施对新增贷款加以控制。
现在的国际金融市场,看起来热火朝天,大手笔并购活动也如火如荼,但实际已是暗流涌动,漩涡丛生。近20多年来,全球金融资产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大量复杂的新型金融产品从传统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外汇中衍生出来。新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格外强大和活跃,大型银行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各国的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国际贸易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了全球资金过剩,造成了全球金融的不平衡。资金循环在不平衡状态下持续,全球金融脆弱性不断加大,某一国的局部性的金融问题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最近,著名金融机构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大量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对冲基金大幅亏损进而破产,引发了金融市场不小的震动。由于担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向其他金融领域扩散,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降低,由市场决定的长期利率开始上升,资金成本开始提高。这种由市场本能带来的对流动性的抑制,对当前股票市场和并购热潮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各国利率的上升尚比较温和,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相对于几个月前流动性虽然有所紧缩,但仍然充裕。在上升通道中收紧流动性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旋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如何演变则是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场乃至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看点。
(责任编辑:黄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