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经济日报微信
中经网微信
反映不全面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 遭遇"水土不服"?
2009年10月21日 14:36
来源:光明网
[
打印本稿
]
[字号
大
中
小
]
[
手机看新闻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经过短暂调整之后,再一次跃上经济的快车道。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美国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政客及媒体的强烈关注。深受西方经济学熏陶的欧美各国的经济学家们运用他们可以使用的经济学手段开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评头论足”。很快,他们得出了结论,认为中国政府发布的统计报告中有严重的“泡沫”,是虚假的,他们断言,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经济是要崩溃的.一时间,西方强大的媒体将这一讯息传遍全球,“中国经济崩溃论”甚嚣尘上。
但是,中国经济并没有按照西方的预期发生崩溃,在成功实现了“软着落”之后,继续稳步和快速增长,速度令西方世界瞠目。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让西方“骄傲”的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取下有色眼睛重新审视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他们再一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已经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隐瞒了真实的GDP数字,是“缩水”的数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对世界构成巨大威胁,在西方媒体的又一次炒作下,“中国威胁论”出笼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戏剧般的变化,一个名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名字叫“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最早于1857年由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大意是,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在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这一观点被学界称为“恩格尔定律”。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总支出。
由于食品的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一直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只有该层次消费被满足后,消费才会向其它层面扩展,因此,食品支出的比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划分贫富和富裕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至59%为勉强度日,40%至50%为小康水平,30%至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我国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自1978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近十年犹为显著。
同样,根据上述理论算法,不仅北京被划入“富裕生活”范畴,连中国西部较贫困的省份——宁夏也被划入了“富人的行列”。自2000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依照上述标准,每一年都判断中国已经没有温饱型以下贫困地区,农村全部是小康以上,城市全部是富裕和最富裕城市。
实事求是地说,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改革开发,确实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跃,世界也为之瞩目。但是,绝大部分乡村和城市距离理论上的"富裕’’和"最富裕’’则还有相当的差距(少数地区和城市除外)。笔者居住在北京,也有相当多的亲戚、朋友、同学分散在全国各地,笔者也一直关心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中国城乡生活的实际与“恩格尔系数”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难道计算有误吗?难道“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失效”了吗?
据笔者了解,在“恩格尔系数”诞生150年的时间里,其科学和有效性在西方国家屡试不爽,正是因为其“不俗的表现”,其才被引进中国。
难道“恩格尔系数”又一次在中国“水土不服”了吗?回答是肯定的。
“恩格尔系数”诞生的背景正是欧洲资本主义日益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在西欧各国的发展,西欧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显著,即使生活在乡村的居民,也基本上以小城镇为基本生活单位,其生活习俗和生活习惯和中国的情况大相径庭。
而在“恩格尔系数”诞生之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皇朝统治时期,直到90多年以后,中国才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分配形式,在这样的形势下,“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是肯定没有其用武之地的。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邓小平先生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开始走上一条开放改革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导入,中国开始融入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以及经验被引进,随之,一系列西方色彩浓厚的经济学概念也被带进中国。我们应当承认,这些先进的理念以及经验曾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但是,为什么“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水土不服”呢?
这一切只有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以及习惯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恩格尔系数”所要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以此来判断城乡居民的富裕程度。
因此,这个系数就肯定不能完整地反映中国城市居民的真实情况。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吃饭当然是最重要的。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吃饭问题”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放在首位的问题。但是,吃饭却是有讲究的。一个是“吃饱”,另一个是“吃好”。“吃饱”易,“吃好”难,且没有止境。而中国人传统上是先“吃饱”,“吃饱”后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房子”。从“衣食住行”的顺序,你不难看出中国人的“价值观”。而对于“衣”,则不论多么穷困的家庭只要“出门”、“重大节日和活动”以及“有客人来”是一定要“盛装”打扮的。而西方人的消费观念则很多是超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一切对于中国的大部分人看来,这和“败家子”没有区别。
在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和中国。而中国储蓄的目的之一则主要是住房、养老(包括大病)及防大灾。当然,现代中国的新一代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以及一些中小城市,这一传统观念仍然占有统治地位。
所以,造成“恩格尔系数”“水土不服”的真正原因是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一些非经济学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如果一味套用统计数字和公式,即使是再先进的计算机也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恩格尔系数”必须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有其生命力,否则,就会“水土不服”,甚至“失效”。
我们的国家正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我们国家的经济正进一步和世界融合。在融合的进程中,我们还要借鉴更多的西方的“舶来品”。正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和公式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师子奇)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专题
>
CE资料卡
>
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资料
> 正文
中经搜索
·
一带一路
·
中巴经济走廊
·
环球商务资讯
·
中国经济网英文频道
商务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