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委员谈供给侧改革:绝不是走计划经济老路

2016年03月09日 20: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张翔)现在供给侧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热门话题,3月9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研究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云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韩康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栏目,对供给侧性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与分析。<<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研究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栏目。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会长韩康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两会之夜”栏目。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有人担心供给侧改革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对此侯云春表示,供给侧改革不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而主要是从供给方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侯云春谈到,供给侧改革问题之所以成为现在的突出矛盾和重点任务,是因为近一两年来需求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复苏乏力,导致国际贸易增幅大幅下降,对我国的外贸产生了影响。二是国内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拉动需求也到了一个拐点,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国内和国际的需求发生突变,就把供给侧矛盾暴露出来了。

  侯云春介绍说,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个自动调节的机制,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的退出通道不太通畅,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安全真正形成,这是造成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供给侧改革中政府不能缺位 更要让市场说话

  侯云春说,供给侧改革是一盘很大的棋,在这当中政府不能缺位。首先政府要为供给侧改革创造一个好的经济环境,这个经济环境包括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鼓励企业公平竞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更要为企业进入一些有行政障碍的领域,排除障碍。还有一些领域虽然没有明显的行政限制,但是企业在进入过程当中还有一些隐性障碍,这些也要排除。

  侯云春表示,供给侧改革也好,还是结构性调整也好,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来说话。

  供给侧改革说到底就是“买卖对路”

  韩康说:“过去我们偏重于强调需求方,偏重于强调需求调控,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校正这些问题,为了改革这些问题,让需求和供给更加协调和均衡,改革不适应需求的供给结构。”他说:“过去过分强调需求侧的改革确实有很多缺失的地方,那么多企业有问题了就是淘汰不了,无效供给,赖在市场里怎么办,我认为是现在应该强调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韩康指出:“我们现在供给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要创造三个一批,创新一批,整合一批,砍掉一批。”他举例说:“需求侧是买,政府买、企业买,居民买。供给侧是卖,供给侧是厂商,是由厂商来卖。”他说:“供给侧改革说到底就是买卖对路,需求对路,供求对路,你就要把你的供给方式,供给结构,供给的质量,从产品到服务都要对路,才能保证买卖能够衔接、均衡,买卖活动才能正常。”

    《破产法》配套还不完善 僵尸企业退出难

  韩康说,有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该被淘汰了,但是地方政府有各种其他的考虑,想方设法让其继续存在,这形成了很多僵尸企业。

  韩康举例说:“过去的钢铁、煤炭就是这样,政府支持一阵,支持完之后就好了。僵尸企业很大程度上和政府的行政性支持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这些企业,或者叫待破产企业,就算僵尸企业吧,这些企业退出市场难度很大,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难依法破产,《破产法》虽然有了,但是很多细节没有,还不配套,事实上现在依法破产真的很不容易。”他补充说:“另外,破产涉及到很多人,这些人是很难安排的,下岗职工不那么简单的。”

  产业政策应从鼓励生产转向鼓励竞争

  侯云春认为,从产业政策方面讲供给侧改革中应把产业的鼓励性政策变为鼓励竞争的政策,鼓励公平竞争。由过去的鼓励企业进入和生产,转向鼓励企业公平竞争,支持劣势企业退出。

  侯云春表示,过去的产业政策主要是进入产业时的鼓励政策,政府从税收、土地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进入。这种政策在供给比较短缺,市场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可是一旦市场相对饱和,供给大于需求时,矛盾就转化了。侯云春说,现在的光伏产业就是如此,“各个地方都鼓励上光伏产能,结果造成了产能过剩”。

  侯云春表示,现在的产业政策即使是鼓励性的,也应该是鼓励需求方也就是买方。比如在消费者使用新产品、新设备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对于供给方面的企业,自然有市场提供鼓励,“如果你生产的新产品受欢迎,肯定在市场上有销路,有利润”。

(责任编辑:苗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