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6月18日在义乌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中国经济网全程媒体支持,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高端思想对话环节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中国经济网义乌6月19日讯(记者 吴新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日前举行的“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表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协定比起来是新型的国际区域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既反映了中国的发展需求,也反映了“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中国现在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让制造业更加均衡地走到其他的经济体中,使“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同时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点击进入专题
“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于6月18日至19日在义乌召开,论坛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来自4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中国经济网提供全程媒体支持。
以下是对话实录:
主持人:
我的的问题进入到第三位嘉宾,虽然他拿着电话,在台上也不惜接电话,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是“一带一路”牵头的第一家单位,在3月28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中,是排在最前面的。问一下张建平教授,当时“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报告的推出也是智慧的结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为什么在这个大环境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设想,以及对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影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张建平:
我没有想到给我这个题目这么大,我一直想对义乌说一些话。我很感谢组委会邀请我,“一带一路”让我在六月份的一个月中来了两次义乌,都和“一带一路”有关系,4日来的时候义乌有进口战略会以及有平台,主要讲进口的问题。
关于义乌,我有一点感慨,义乌不是一个沿海的港口城市,也不是沿着大江的重要口岸城市,没有太好的资源条件,也没有太密集的指导业,但是今天义乌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国际贸易城市。这里确实有一些义乌人的独到之处。也就是说,义乌在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以人为本,敢闯敢干,而且坚持适应市场化的导向。另外在发展过程中节能环保,最后发展出了商品的大市场。
如何理解?大家都知道,王文提到了义乌的发展是过去鸡毛换糖,原来不允许搞贸易,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贸易是投机倒把,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摇着波浪鼓,鸡毛扔了很可惜,但是收集起来可以做鸡毛掸子等等,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而且是发展的经济。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搞市场,即有形的市场,在全国没有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形市场遇到了很多阻力,我听说义乌人要做有形市场,一开始都要被抓,他们都是偷偷地进行交易。后来当地政府意识到这是我们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生活的需要,后来就尊重这样的市场行为,让有形市场建立起来。我们今天看到义乌的超乎大家想象的巨大的国际市场 ,是在过去的地摊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尊重国内的消费者的需求和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发展会很有前途。
关于“一带一路”,今天我看到了英文材料,有的地方讲到了one belt and one road,我想提醒大家,从国家官方层面来讲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做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路一条带,实际上有很多条带和路。另外这是中国的倡议,但不是中国的战略,如果是倡议的话,意味着我们要共同商量,共同建设以及分享发展的结果。我理解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的一个新的国际区域的合作的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之上,我们的合作是开放包容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经济体沿路的如果愿意合作的话,我们不需要谈判,也不需要设置前提,即你准入的门槛,我们只要签了这个合作协议,我们可以按照五通的内容,我们有政策的沟通、货物的流通、设施的流通、资本的流通,以及明星相通工程,这五通工程,哪一个经济体愿意几通我们就选择几通,这有弹性。不像贸易企业谈判中那些内容非常的精准,降多少的关税壁垒都要讨价还价,不然就实施不了。所以“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协定比起来是新型的国际区域合作的平台。这个平台反映了中国的发展需求,因为中国现在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需要让过多的制造业可以更加均衡地走到其他的经济体中,使得区域经济整个“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同时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其他的经济体共同合作,而“一带一路”经济体也有发展需求,比如他们需要出口产品到中国,他们需要中国投资,需要工业化和城镇化。
“一带一路”既反映了中国的发展需求,也反映了“一带一路”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所以有这么多的国家支持和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同时也参加亚投行的创立。
在未来的过程中,如果所有的国家可以共同商量和建设,那么所有的国家都会从中受益。谢谢!
(发言文字由论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