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经济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委内瑞拉是否会对中国违约?前驻委大使:无须担心

2015年01月14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前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王珍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中国经济网王泽彪 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4日讯(记者 彭金美)“国际油价暴跌,委内瑞拉通胀数据高企,物资短缺,令其债务违约风险增高,经济危机加重。但委内瑞拉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无须担心其违约。”中国前驻委内瑞拉大使王珍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

  1月8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Nicolas Maduro)也出席了会议,并在会议前与中国签署了200亿美元的双边协议。委内瑞拉这个国家,一下就让中国人民记住了。委内瑞拉的物资短缺,委内瑞拉的高福利,还有对委内瑞拉会否违约的隐隐担忧。

  委内瑞拉副总统带领部长上街 督促商店卖东西 

  据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BI)消息,油价需要保持在85美元/桶左右,委内瑞拉才能有足够的外储支付进口商品和偿还债务。现在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委内瑞拉已经与进口商品稀缺斗争了一段时间了,甚至连厕纸这样的家庭用品都极为稀缺,人们为了买厕纸在超市里排长队——有时候甚至需要在手臂上做标记以防止有人插队。

  王珍分析说,油价狂跌之所以对委内瑞拉影响很大,主要是委内瑞拉经济单一,主要的收入靠原油。委内瑞拉一天生产350万桶原油,其中200万桶是出口的。过去,石油100美元一桶的时候一天多少钱?现在油价腰斩,财政收入就大大的减少了。

  “老百姓感受最强烈的就是市场货物匮缺,严重的匮缺,矿泉水、手纸、食品这些最基本的日用品都严重稀缺。甚至委内瑞拉副总统带领部长上街,到商店门口去监督,说你必须把东西拿出来卖。”王珍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委内瑞拉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国无须担心其违约 

  国际原油的暴跌不仅造成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困难,也造成了其政局不稳,游行示威不断。那么中国企业家在委内瑞拉的合作项目怎么办?中国和委内瑞拉的融资项目怎么办?中国的利益能不能维持得住?中国借给委内瑞拉那么多钱,他们是否能还得上?近日,中国与委内瑞拉又签署了200亿美元资金的双边协议,为何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借钱给它?

  对此,王珍认为,这些都无须担心。首先,委内瑞拉资源极其丰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国家。它原油储量超过沙特,大概在2700亿到3000亿桶之间。委内瑞拉奥里诺科河,河上是水,河下是油,委内瑞拉的油有的是。中国企业不必为能否获得利益担忧。只要油开采出来,还账是没有问题的。“况且石油不会就此一路跌下去的。世界经济的发展需要的能源。另外,委内瑞拉还债声誉还是比较好的。” 王珍说。

  其次,委内瑞拉发展潜力很大。除了原油本身的潜力,还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现在刚刚开发。另外油田本身的石油天然气也很多,也没有开发,都浪费掉了。将来如果改进技术、改进设备,委内瑞拉原油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有大大的增加。委内瑞拉的铁矿很丰富,黄金储量很大,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它农田的潜力也是很大的,有4000万公顷的良田,都是很肥沃的良田。但是现在1/2以上都荒废了。“一旦把这些潜力激发,它不得了,所以对委内瑞拉的经济的发展潜力我们不要怀疑。”王珍指出,从查韦斯十几年前上台到现在,委内瑞拉政府一直就在探索它的发展道路,现在已经慢慢走上正轨。

  最后,王珍建议,中国在与委内瑞拉合作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考虑到对方实际的困难,跟对方好好协商,确保我们合作的方向和项目。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