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OECD发布《2013年通信业展望》(下)

2013年09月03日 17: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OECD发布《2013年通信业展望》(上)

 

    OECD发布《2013年通信业展望》(中)

 

    (五)  “中介关系”进入通信产业的价值链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变化趋势是“中介关系”进入了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电信运营商最具价值的资源是直接面向客户,在App Store这种形式出现之前,移动运营商主宰着某一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并推出了第一部智能手机。

    最初的智能手机只提供传统的应用(比如语音通话),创新十分有限。互操作性的问题和高昂的价格阻碍了新服务的发展,比如多媒体短信服务(MMS)。日本的i-mode系统曾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在国外市场缺乏开发的应用程序,因此在日本以外的地区没有得到普及。

    Apple和Google操作系统的出现,为应用程序提供了技术和商业平台,刺激了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迫于用户对采用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强烈需求,移动运营商不得不放弃或共享其部分控制权。

    那些最初被移动运营商所抵触的服务——如包括Skype和WhatsApp(作为语音和信息的替代品)在内的OTT应用程序及一些包括共享在内的功能,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已成为一种普通且不可或缺的功能。

    这些进展应该归功于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而不是功能分离或结构分离的相关措施。在竞争的推动下,美国的移动服务提供商纷纷开始与移动网络运营商(MVNOs)达成协议。相比之下,在拥有固定网络的OECD国家,还存在着大量的垄断或双头垄断力量。

    网络运营商在形式上成为大多数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裁决者,这些裁决有时通过是否批准进入一个专门的移动应用程序商店来体现。

    有些消费者十分重视这样的一种批准程序,认为这类似设备兼容性或安全性;另外一些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他们能够独立选择可用应用程序的模式。关键在于,存在多种可用的模型并互相竞争。Android就分化成了几个相互竞争的操作系统。

    此外,移动运营商也能引入一些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借此与OTT供应商竞争,比如在移动支付领域。最终,一系列适用于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的新的操作系统相继出现,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提供了更多选择,比如Firefox OS、Ubuntu、Sailfish和Tizen。

    (六)  移动产业的整体转型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中应用程序的创新,引发了移动行业的整体转型,企业和消费者从这种转型获得的好处,又反过来推动了许多新型应用程序的出现。如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了通信和查询信息的主要设备,它们成为家庭自动化、智能汽车和其他连网或智能设备的开端。对于OECD国家提高效率、实现一些行业(如医疗和能源)中更广泛的目标而言,这一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

    在今后十年内,将有数以亿计的设备接入互联网。有专家预言,到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台设备接入互联网。虽然这一数据看起来高得离谱,但并非不可能实现。

    在2012年,OECD国家中有两个青少年的家庭大约拥有10台连网设备,到2017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25台,到2022年达到50台。一些机器(比如汽车)将实现物物(M2M)通信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将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控制和交互作用。这些设备将与上百万个传感器相连,提供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以实现对环境、机器乃至人类健康的监控。

    为M2M技术提供标识所需的资源,其重要性可等同于无线服务所需要的频谱资源。无线市场的进一步自由化,能够使M2M用户实现移动网络的批发接入,不需要切换SIM卡便可转换网络。

    然而,这需要更改目前对SIM卡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和电话号码的编号政策,从而使M2M用户以及传统的电信公司实现接入。这些变化将推动一个更具活力的移动批发访问和移动漫游市场的形成,并加强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七)  从IPv4向IPv6迁移势在必行

    为了确保一个创新性、竞争性的市场,从IPv4到IPv6的迁移是更进一步的需求。互联网的开放需要新的市场参与者获得足够的IP地址。如果这一迁移停止,那么只有互联网经济价值链上现存的参与者能够拥有IP地址(IPv4)。

    虽然这些参与者还可以继续使用IPv4,但运营商实施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成本将不断提高,从而阻碍OECD国家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活动。创新者将不得不对运营商网络地址转换对新应用程序的影响进行评估,而不是以用户需求为着眼点。

    地址长度为32位的IPv4允许40亿设备直接接入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的IP地址即将短缺这一问题如今已成为现实。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和欧洲网络协调中心(RIPE NCC)按正常程序分配的IPv4地址已经用尽,这些区域网址分配组织目前仅保留了少量IPv4地址作为特殊用途。在非洲、北美和南美的三家区域网址分配组织的IPv4地址也即将耗尽。

    IPv4的继承者IPv6,能容纳128位地址,这几乎是用之不尽的,但向IPv6的迁移并不是那么容易完成。同时,互联网继续迅速增长,IP设备的普及程度每年都呈现爆炸式的增长。

    一些行业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地址耗尽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自2001年起,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同时捆绑了IPv4和IPv6协议引擎。Apple对其Mac的OSX操作系统也做出了相似的举动。

    此外,一些Linux系统和基于Linux的衍生系统(如Android)也同时支持IPv4和IPv6。目前,许多网络基础设施(如干线传输路径和域名服务器)也都支持IPv6。

    然而,为了支持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IPv6的采用率。虽然目前接入有线网络的近半数设备支持IPv6,但只有不到1%的设备真正接入IPv6网络。只有4个国家(法国5%、卢森堡2.6%、日本2.2%和美国1.5%)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在2012年6月6日(即世界IPv6日),几家大型内容提供商宣布将提供IPv6的访问。这将有助于解决鸡生蛋的难题——即由于没有向IPv6用户提供的内容,因此无法产生IPv6的需求。OECD国家的一些网络供应商大力拓展IPv6服务,其中成功的案例包括法国的Free.fr、日本的KDDI、荷兰的XS4ALL和美国的Comcast。这些供应商都致力于凭借他们销量庞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实现IPv6的接入。

    一些主要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如AT&T、RCS、TWC和Verizon移动,已承诺为其新用户开启IPv6,包括思科和D-link在内的设备供应商也将IPv6作为其产品中的默认功能。

    译自:2013年7月11日【OECD】www.oecd-ilibrary.org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叶子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责任编辑:林秀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