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后疫情时代全球银行业地理格局如何变迁?中行研究院:中美领跑全球银行业

2020年09月28日 16:4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9月28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0年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银行业版图发生深刻变化,由欧洲、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步演变成中美领先竞争、日欧增速趋缓的新格局。

  《报告》认为,疫情下全球银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将延续,低利率和低增长促使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未来全球银行业格局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中美银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银行业市场,资产是美国银行业2倍。新冠疫情下,由于采取了减费让利等措施,中国银行业短期表现弱于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疫情下中美都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但信贷投放主要机构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大型银行贷款占资产比重为56%,是信贷投放的主要机构;美国贷款增长主要依靠社区银行,四大行上半年贷款规模增幅仅0.3%,平均贷款占总资产比重为36%,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2%)。当前,美国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银行体系或将面临更大压力,而中国经济已呈现明显好转迹象,这将决定中美银行业未来实力对比。

  二是超级大型银行将扮演更重要角色。2020年1000家银行前50大银行共分布在13个国家,较10年前减少了4个国家;前25大银行分布国家数量由9个减少至6个。同时,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未来,在全球低利率、经济增长低迷的环境下,超级大型银行将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跨国大型银行海外布局收缩。疫情下,跨国大型银行更专注本国市场发展或自身重点深耕市场发展,收缩非重点市场的海外业务。2020年上半年,汇丰已关闭80家美国分行;4月以来,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高盛集团等多家美国金融集团开始收缩境外企业银团贷款和债券承销业务。

  四是亚太地区银行业竞争力有望提升。目前,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最大(34.9%)、FDI净流入量最大(2019年占全球合计FDI的33.5%)。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自由贸易协定有望签署,将深化中国与亚太特别是东盟地区经贸往来,也为亚太 地区金融发展创造增长空间。

  未来如何发展?《报告》认为,后疫情时期,如何实现稳健经营、提升竞争力,平安度过“寒冬”是中国银行业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银行业应当把握时代变革新格局,立足于国内业务发展基础,及时调整和优化国际化业务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首先是立足国内市场,服务“双循环”新格局发展。在“双循环”新格局形成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劳动密集型商品、发达国家高端消费品将可能成为拉动我国进口增长的重点领域;我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光伏面板、高铁、数字支付、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机器人、智能手机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将成为银行金融服务重点布局的领域。中国银行业应充分立足于国内大市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南自贸港等建设机遇,继续做强亚太地区市场的跨境贸易业务需求,做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相关金融合作。

  其次是优化区域布局,审慎拓展跨境金融业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各区域资源投入。根据不同海外市场情况,重新评估、动态调整区域经营策略和业务结构。对风险较大、缺乏发展潜力的市场和机构,适当压缩规模、调低类别。对欧洲、日韩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要夯实业务基础,争取更多的合作和融合契机;对亚太、中东、非洲等具有较强增长活力的市场,通过机构设置、业务辐射、线上渠道、代理行等多种形式优化布局、拓展业务范围。

  还要做好多种风险管控预案准备,完善非常态化事件的应对预案。要适应后疫情时代全球风险变化,做好多种风险预案,加强对重点客户和行业风险防控。密切关注疫情下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及时评估涉美、涉美元资产、业务、交易等风险状况,加强对涉美业务和客户的风险预警与管理,根据美国政策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跨境业务授信策略,并针对可能发生的调查、诉讼、处罚做好应急预案。(经济日报记者 钱箐旎)


(责任编辑:何欣)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