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吸引中国投资切忌“口惠而实不至”

2016年10月10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高 阳

  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日前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在未来几十年将继续迅速增长,中国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保尔森强调,美国需要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欢迎中国在内的国际资本。

  保尔森所描述的中国对外投资以及对美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然发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今年6月份发布年度全球投资报告称,2015年中国内地对外投资规模增至1280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三大投资经济体的地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至2013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1%。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份,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其中对美国投资流量增长迅速,增幅高达193.2%。

  在这样的增长图景之下,人们往往从中国的角度来衡量中国对外投资的得与失。保尔森文章的价值在于,他含蓄地提出“美国需要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这提示我们去思索“硬币的另一面”: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是否真正做好了欢迎中国投资的准备?严格来说,尽管中国对外投资在近两年出现快速增长,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对中国投资的疑虑却并不鲜见。以今年来说,从年初至今,从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国家电网收购澳洲电网公司,再到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一波三折。包括复杂的法律环境、外资安全审查机制以及劳工、环保、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种种“无形的墙”,横亘在中国投资和外方亟需资金的项目之间。从这个角度看,所谓对中国资金的欢迎依然停留在“口惠而实不至”的阶段。

  以美国为例,无论是法律环境、安全审查还是环保标准,对中国投资的阻碍都是现实存在的。从法律环境来看,且不说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与我国法律体系之间的差距,仅美国复杂的多层法律体系就能令投资企业望而生畏。美国不仅联邦和州两级相关法律不同,而且各州之间的法规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已经在美国市场经营多年的企业,离开了美国本土法律顾问和相关中介组织的帮助,开展对美业务几乎寸步难行。因此,如果不能提供相对低成本高效率的法律服务,这将成为企业在美投资的重要障碍。

  从安全审查机制来看,这几乎是美国阻碍中国对美投资最大的“杀手锏”。实际上,美国的外资审查制度对“国家安全”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负责外资国家安全审查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在操作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一旦政治风向变化,中国投资就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华为并购美国企业失败和三一重工关联企业投资美国风电场失败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此外,知识产权、环境和劳工标准,也已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设定的壁垒。通过利用科技和先发优势,将这些标准与投资活动挂钩,从而造成中国企业投资高昂的“进场成本”,丧失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这些问题,并非美国一家独有,往往是发达经济体的“通病”。其中奥妙,保尔森先生显然是清楚的。因此,他也在文章中强调,“中国投资有大幅增长的潜力,但具体表现将取决于美国市场的能力与意愿,取决于联邦政府、州市政府与美国企业是否能利用这一机会,继续接纳外国投资”。

  要想抓住机会,这就要求美国打造开放的投资环境。“口惠而实不至”,终究是不行的。(高 阳)

(责任编辑:于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