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聂冬平日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称,当前有关中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悲观情绪被过分夸大。中国经济正适应新常态,对于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适度的年均增速值得称道。
在这篇题为《为什么中国经济健康并不仅限于市场》的评论文章中,聂冬平开宗明义地写道,尽管2016年伊始,上证综指出现深幅调整,但是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氛围却过度悲观了。她说,中国经济远未衰退,而是正试图适应新常态。从2002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惊人的12%;从2008年至2014年,年均增速减缓到8%至9%,目前介于6%至7%之间。增速放缓是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逐渐成熟的标志。虽然对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新环境,但并不意味着经济末日。随着经济体不断发展和经济总量日益庞大,年均增速都会不可避免的放缓,但经济仍在增长。
她认为,在判断中国经济状况时,应该正确看待市场波动。中国只有5%至10%的资金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市场上真正可交易的流通股总市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至35%。在大部分发达国家,这个比重约为85%至100%。所以,在中国,股市对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她表示,关于对中国经济负面看法加剧的另一个原因是货币贬值。近来,货币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对中国的看法蒙上了阴影。但实际上中国的货币贬值幅度其实并不大,2014年至2015年,欧元对美元汇率贬值的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
她最后写道,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适度的年均增速仍然值得称道,中国和全世界都需要适应这种新常态。(本报记者 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