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ce专稿 > 独家稿件-综合类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本推出"进攻型农业"战略

2014年04月25日 07:5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闫海防

  经济日报东京4月25日讯(记者 闫海防)最近日美之间围绕TPP谈判一直争执不下,其焦点就是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问题。美国要求日本取消大米、牛肉、乳制品等农产品的高额关税,而日本祭出“死缠烂打”之招,宁肯适度降低关税,也决不承诺取消关税。从日美艰苦的攻防之战,可以看出日本农业的脆弱性。

  日本农业虽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却是典型的高成本产业,其单位农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均相当高。而且日本农户的生产规模很小,每户农地有限,产量不高,因此,日本农业的比较优势很低。多年来,以自民党为中心的日本政府出于选举考虑,实施了一系列农业保护措施,向农户提供各种补贴,致使日本农产品价格日趋昂贵。

  近年来,从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到双边乃至多边自贸谈判,日本一直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农业领地。因为日方清楚地知道,一旦放开市场,允许海外农产品自由进入,日本农业将迅速崩溃。为此,日本为本国农业筑起高关税的壁垒,如大米的进口关税是778%,小麦是252%,乳制品是218%,牛肉是38.5%。日本主要谈判方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东南亚各国等,都强烈要求日本大幅降低或彻底取消农产品关税。日本一边要面对强大的国际压力,同时还要顾及国内有选举权的农业组织,因而退让的余地很小。

  去年,安倍内阁在美国的压力下决定参加TPP,当时日本就已经意识到这次“狼真的来了”。美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TPP彻底打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为美国的农产品寻找出路。为此,安倍内阁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提出“进攻型农业”的战略,其中包括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允许企业参与农业生产,实现稻米等农产品交易的进一步市场化。更主要的是,在适当放开农产品市场的同时,全力将日本的农产品推广到海外,建立海外市场。

  早在2005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进攻型农业”的有关政策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日本农产品的出口额从2004年的3600亿日元增加到2007年的5160亿日元,3年增加了1.4倍,这一成绩也为日本扩大出口农产品增强了信心。

  日本提出“进攻型农业”依据的是日本自有的农产品品牌,如日本研制的“腰光大米”,米质优良,黏度较高,做成米饭香气宜人。再如“神户牛肉”和“松板牛肉”,肉质细腻,型如雪花,入口即化。此外,日本的“玉露茶”,“佐藤锦樱桃”,“章姬草莓”,“21世纪鸭梨”等均享有盛名。日本政府和有关机构分析认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大约有4亿左右的富裕人群,他们完全有能力消费日本价格较高、但质量一流的农产品,如何让他们认识并接受日本的农产品品牌,是日本“进攻型农业”成功的关键。

  为实现“进攻型农业”的目标,日本政府成立了官民一体的推销组织,该组织中有触角广泛的大型综合商社,还有实力雄厚的运输和快递企业,并邀请经验丰富的广告公司参与。该组织已经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建立了大型农产品集散基地。日本政府的策略是,在广泛宣传“日本料理”的同时,将日本的农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其目标是将2010年4500亿日元的农产品出口额扩大到2020年的1万亿日元,使接近夕阳的日本农业从扩大出口中获得新生。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