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核心经验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结合本国经济特点,紧紧抓住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变革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政府大力引导与支持、技术型创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为主体的多赢合作模式,大规模产业化地发展以软件开发、个人家用电脑与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引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浪潮,最终促成了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景气。
现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建成,正如有了公路需要有满载货物的车辆在上面奔跑才能充分发挥公路的作用一样,因此需要有便于利用的更多信息。因此,美国提出建立“智慧地球”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美国发展信息经济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也带来诸多启示。
(一)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府引导
美国政府首先通过对产业未来发展态势的宏观把握,制定出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再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加以引导和推动,特别是启动一些极富战略性和前瞻性的信息产业类重大科技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整个产业发展。
在加大投入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的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20%,到1990年,对这一产业的投资首次超过对其他产业的投资。
美国企业也看到了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积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到1996年,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高达2120亿美元,比同年对一般工业设备的投资额1300亿美元高出近一半。另据《科技日报》2009年1月19日报道,美国在科研方面的经费高达2800亿美元,几乎是欧盟1999亿美元和日本1130亿美元的总和。
(二)需要具备过硬的创新能力
纵观人类历史,迄今为止的每一次全球性产业革命无不是发端于科学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从历史经验来看,特别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顶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帽子,却处于全球产业链制造低端的“高端产业、低端环节”;二是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乃至产业集聚方面“低端过热、高端不足”。否则,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国外,受制于人。
解决的根本之道就在于创新。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就特别强调以创新驱动,今后要不断将创新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发展的灵魂”。
根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国家经济竞争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我国应该加快从较低的要素推动和资本推动发展阶段转向较高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为此,也要求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推动科技创新,这不仅可以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道路上的成本,通过创新尽可能维持“自动持续增长”,还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与长期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推动力量。
(三)需要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任何国家、任何事业,人才都是决定兴衰成败的根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其特性所决定,对创新人才及其相对集聚的要求更高。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一批技术型创业雄才、创新型管理大师与风险性投资高手的合力合谋,美国的信息产业也不可能迅猛成长。按照人才工作的普遍规律,涉及到四个关键方面,培养、引进、使用和创新氛围。
为此,一是在国际合作中引智、借智和创智,形成智力荟萃、创新激荡的生机勃勃态势;二是更好地使用人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良好局面。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更多体现在“请进来”,以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为主,而随着中国企业的实力日益增强,今后要大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同时,“十二五”时期,恰逢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期。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在完成了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了信息化阶段,而我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条件下赶上了信息化浪潮,为我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此,我们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迅速洞察技术和市场的风云变幻,高度重视进出口,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工业通信业领域的经济技术交流,建立平台,扩展渠道。
所有这些工作,没有一支过硬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是难以实现的。可以说,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是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四)需要特别注意产业安全
美国政府认为,“智慧地球”战略对维护美国霸权、强化控制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近期看,美国掌握了支撑“智慧地球”的几乎所有核心技术,在全球具有先发优势,通过全球推广“智慧地球”系统可以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从远期看,“智慧地球”在全球部署完毕之际,就是美国控制全球之时。因为到那时,美国可以随时截取各国智慧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测量和控制地球上每一个物品的状况,跟踪和影响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言行。
“智慧地球”是面向整个世界的全球战略,正如奥巴马所说:“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美国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布局“智慧地球”战略,其中IBM就参与了1200多个项目。无论是食品安全、制造业和医疗卫生,还是交通、能源和公共事业等领域,都能看到“智慧地球”的应用。从布里斯班、伦敦、新加坡、斯德哥尔摩的智能化交通系统,到香港智慧铁路、无锡iPark软件园,所有一切均表明,“智慧地球”已然全球落地。
美国把中国作为实施全球“智慧地球”战略的主要中心,全面部署“智慧地球”中国战略,制订中长远发展计划。2009年2月24日,IBM正式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明确了“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十年规划,确定了六大推广领域,即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银行。这六大领域,都是资源丰富、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智慧地球”是由互联网、物联网组成的智能科学系统,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是云计算。物与物相连的物联网传感信息,需要云计算进行即时处理。物联网的关键是感应和控制技术,云计算的关键是计算和存储技术。这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都由美国掌控。
美国不仅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还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美国把这些核心技术和科技企业,作为实施“智慧地球”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迄今为止,全球真正有实力建设物联网、提供云计算的科技企业,只有美国IBM、微软、Google等少数大型公司。IBM是全世界最大的硬件、软件、IT服务器和IT融资供应商,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具备推进“智慧地球”实现的强大能力。
现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涉及物流、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个人健康、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多个领域,已广泛涉及到我国的民生基建和国家战略,甚至是军事领域,具备了建设“智慧中国”的基础。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培养起具备实施能力的“国家队”,用我们的“国家队”来建设“智慧中国”,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在这个问题上,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始终将安全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相关内容: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喜文 江道辉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