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国际经济 > 趋势热点 > 正文
 
与日韩相比技术为零 中国彩电:为何火坑也要往下跳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26日 06:46
王磊
    中国本土彩电生产商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胜算无望的价格鏖战。大多数市场人士预测,在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销售季,价格血拼仍将继续。

    从冬天到春天,国内各大卖场的平板电视价格一路狂跌,主流产品降幅都超过了20%,个别产品的价格甚至下调了40%。

    与此同时,本土彩电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却连续下跌。去年10月,本土企业平板电视销量的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到今年2月已经下降到68%。而在最具前瞻性的上海地区市场,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2%。

    消费者为下调的价格窃喜,但彩电生产企业却苦不堪言。“还没挣到钱,就开始担心亏损了。”一位彩电企业销售经理对记者透露,彩电行业进入“平板时代”刚刚一年,行业利润已经骤降至3%,某些企业平板电视利润甚至不到1%。

    “价格战”的惨烈,加剧了利润的急速摊薄。本土彩电企业的叹息声背后,是外资品牌大举扩张的脚步。

    从传统的CRT电视(显像管电视)到平板电视(液晶或等离子显示器),电视机产品面临重大转型。然而,在这个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中国做为全球CRT彩电产量最大的生产国,其本土企业却在一夜间丧失了主导权。

    平板电视行业的利润成本分析已经不是秘密。大约来说,一台平板电视的“面板”,也就是显示屏,占到成本的70%;机芯,也就是“模组”,占到成本的15%,这两个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85%。糟糕的是,与日韩等外资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在这两类核心部件上的生产能力几乎为零。

    在平板电视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本土彩电企业只能从剩下的15%的低端环节寻找利润。这可以说是“利润低、赚钱难”的根本原因。

    “中国彩电工业犯了致命的战略失误”。资深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对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本土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研发上“下苦功夫”,他们对研发总是敬而远之,他们总是自诩“非常善于做市场”。现在,他们尝到了浮躁之恶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