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俄媒报道:西方制裁并未让俄伤筋动骨

2022年03月30日 07: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西方制裁对俄经济是致命一击?》的报道称,制裁无疑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一些打击,但在对乌克兰行动开始一个月后,俄罗斯最关键的部门仍然基本毫发无损。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令普京无法获得所需的资金和支持,这严重破坏了他的战争机器。”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24日在推特上说。

  她传达的消息不会受到西方听众的质疑,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确实联合起来让俄罗斯因乌克兰局势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包括将许多富有的俄罗斯商人列入黑名单、冻结该国中央银行的资产、将一些金融机构逐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向该国飞机关闭领空以及更多的制裁。这些集体措施给人的印象是,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势最终会在俄罗斯实现其目标之前使其陷入瘫痪。

  但是,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西方宣传现在可以说已经变成一个回声室。

  实际上,西方的制裁未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致命打击,也未能颠覆其任何最重要的行业。莫斯科的处境比西方愿意承认的要好得多。

  尽管对新近形成的团结大肆炒作,但至少在目前,欧盟没有政治资本、意愿或实力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实施进口禁运。尽管一些鹰派成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俄罗斯能源禁令的经济后果似乎不可能让欧盟达成共识。德国和匈牙利已公开叫停此类措施,它们警告这可能引发经济灾难。

  尽管欧盟有希望与卡塔尔和美国等进行远距离交易,但这些供应商的地理距离和不便之处意味着其可行性有待商榷,而且价格会高得多。因此,这一提议并没有缓解市场的焦虑,这种焦虑加上冲突已导致全球天然气和原油价格飙升。

  当然,这是莫斯科的收获。

  这暴露了欧盟的战略弱点,使俄罗斯得以采取反制措施予以还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宣布,俄罗斯只接受“不友好的国家”用卢布支付天然气出口费用。这一决定导致天然气价格再次飙升。

  这实际上意味着,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必须首先购买俄罗斯货币。这将加强卢布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进而推高卢布币值。消息宣布后,俄罗斯货币汇率迅速升至95卢布兑1美元的近三周高位,并在26日收于96卢布。而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外汇市场上,1美元可兑换132卢布。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几乎肯定没有最初预期的那么糟。

  此外,美国及其盟友尚未令俄罗斯经济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孤立的程度。尽管美国发出威胁,印度现在却在购买更多的俄罗斯“黑金”。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海湾国家也一直对莫斯科持同情态度。

  或许这些国家担心,有朝一日,同样的战术可能会被用来对付它们。

  制裁无疑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一些打击,但在对乌克兰行动开始一个月后,俄罗斯最关键的部门仍然基本毫发无损。

  西方如果不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一场会造成大规模附带损害的灾难,就不可能彻底禁止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据说美国正求助委内瑞拉领导人马杜罗(美国曾试图推翻的领导人)增加石油供应。

  这给了俄罗斯时间、资金和空间来调整其经济方向,使俄罗斯远离西方、货币交易多样化、建立新的产业、确认战略独立性并找到新的市场。亚洲国家将在其中发挥最大作用,拉美和非洲的许多国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俄媒报道:西方制裁并未让俄伤筋动骨

2022-03-30 07: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29日报道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西方制裁对俄经济是致命一击?》的报道称,制裁无疑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一些打击,但在对乌克兰行动开始一个月后,俄罗斯最关键的部门仍然基本毫发无损。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令普京无法获得所需的资金和支持,这严重破坏了他的战争机器。”英国外交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24日在推特上说。

  她传达的消息不会受到西方听众的质疑,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及其盟友确实联合起来让俄罗斯因乌克兰局势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包括将许多富有的俄罗斯商人列入黑名单、冻结该国中央银行的资产、将一些金融机构逐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向该国飞机关闭领空以及更多的制裁。这些集体措施给人的印象是,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势最终会在俄罗斯实现其目标之前使其陷入瘫痪。

  但是,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西方宣传现在可以说已经变成一个回声室。

  实际上,西方的制裁未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致命打击,也未能颠覆其任何最重要的行业。莫斯科的处境比西方愿意承认的要好得多。

  尽管对新近形成的团结大肆炒作,但至少在目前,欧盟没有政治资本、意愿或实力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实施进口禁运。尽管一些鹰派成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俄罗斯能源禁令的经济后果似乎不可能让欧盟达成共识。德国和匈牙利已公开叫停此类措施,它们警告这可能引发经济灾难。

  尽管欧盟有希望与卡塔尔和美国等进行远距离交易,但这些供应商的地理距离和不便之处意味着其可行性有待商榷,而且价格会高得多。因此,这一提议并没有缓解市场的焦虑,这种焦虑加上冲突已导致全球天然气和原油价格飙升。

  当然,这是莫斯科的收获。

  这暴露了欧盟的战略弱点,使俄罗斯得以采取反制措施予以还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宣布,俄罗斯只接受“不友好的国家”用卢布支付天然气出口费用。这一决定导致天然气价格再次飙升。

  这实际上意味着,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洲国家必须首先购买俄罗斯货币。这将加强卢布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进而推高卢布币值。消息宣布后,俄罗斯货币汇率迅速升至95卢布兑1美元的近三周高位,并在26日收于96卢布。而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外汇市场上,1美元可兑换132卢布。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几乎肯定没有最初预期的那么糟。

  此外,美国及其盟友尚未令俄罗斯经济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孤立的程度。尽管美国发出威胁,印度现在却在购买更多的俄罗斯“黑金”。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内的海湾国家也一直对莫斯科持同情态度。

  或许这些国家担心,有朝一日,同样的战术可能会被用来对付它们。

  制裁无疑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一些打击,但在对乌克兰行动开始一个月后,俄罗斯最关键的部门仍然基本毫发无损。

  西方如果不在全球市场上引发一场会造成大规模附带损害的灾难,就不可能彻底禁止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据说美国正求助委内瑞拉领导人马杜罗(美国曾试图推翻的领导人)增加石油供应。

  这给了俄罗斯时间、资金和空间来调整其经济方向,使俄罗斯远离西方、货币交易多样化、建立新的产业、确认战略独立性并找到新的市场。亚洲国家将在其中发挥最大作用,拉美和非洲的许多国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