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欧经济复苏背后的多重隐忧

2021年07月26日 11: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傅云威

  连日来,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上演过山车行情,市场恐慌情绪弥漫,显示出市场面临日益沉重的多重压力:疫情蔓延之祸、通胀风潮与宽松政策退出之困、美欧经济复苏见顶之忧。

  当前,新冠变种病毒增大了全球防疫难度,对疫苗接种和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新增感染人数再度攀升。人们疑虑,一旦变异毒株蔓延,进而引发新一波疫情,会否让前期经济复苏成果得而复失?

  当下,欧美经济体处于较大通胀压力之下。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核心CPI同比上涨4.5%,创1991年11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当月,欧元区CPI终值同比上升1.9%,同样处于相对高位。欧委会预测,今年欧盟及欧元区通胀率将分别达到2.2%和1.9%。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斯甚至认为,当前美国通胀率已达到13.5%,面临恶性通胀。

  尽管如此,作为美欧货币当局掌门人的鲍威尔和拉加德却异口同声表示,通胀压力只是“暂时现象”,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通胀的影响显而易见。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但剔除通胀因素后平均时薪环比下降0.5%。换句话说,在涨薪跑不赢通胀的局面下,作为社会消费主力的中产阶层沦为了通胀的主要受害者。通胀若得不到遏制,势必抑制消费,损害经济复苏基础。

  通胀来袭,加上财政刺激效应递减,市场开始疑虑,美欧本轮经济复苏趋势是否日渐式微?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在第二季度达到高点。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曾特纳认为,美国经济增速已经见顶,将步入更温和的扩张阶段。

  迅猛的通胀压力与脆弱的复苏前景并存,让美欧宽松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继续海量放水,可能恶化通胀形势,牺牲民生和效率,让经济陷入滞胀;就此开始缩表,虽有助于遏制通胀,却会拉高融资成本,刺破金融泡沫,终止复苏进程。

  如果说,疫情蔓延之祸暴露西方的治理赤字,那么通胀与宽松政策之困背后则是西方的信用赤字,美欧经济复苏见顶之忧则主要反映了供给赤字。

  在极其复杂、危险和困难的局面下,一些国家低下的政策配套能力和粗放的治理举措,倍显保守僵化,无力解决疫情失控、供应链中断、政策互相对冲等深层困境,以至于只能靠大水漫灌,继续维持高赤字、高负债、高通胀问题,苦撑“复苏”假象。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美欧经济复苏背后的多重隐忧

2021-07-26 11: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连日来,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上演过山车行情,市场恐慌情绪弥漫,显示出市场面临日益沉重的多重压力:疫情蔓延之祸、通胀风潮与宽松政策退出之困、美欧经济复苏见顶之忧。

  当前,新冠变种病毒增大了全球防疫难度,对疫苗接种和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英国等发达经济体新增感染人数再度攀升。人们疑虑,一旦变异毒株蔓延,进而引发新一波疫情,会否让前期经济复苏成果得而复失?

  当下,欧美经济体处于较大通胀压力之下。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核心CPI同比上涨4.5%,创1991年11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当月,欧元区CPI终值同比上升1.9%,同样处于相对高位。欧委会预测,今年欧盟及欧元区通胀率将分别达到2.2%和1.9%。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斯甚至认为,当前美国通胀率已达到13.5%,面临恶性通胀。

  尽管如此,作为美欧货币当局掌门人的鲍威尔和拉加德却异口同声表示,通胀压力只是“暂时现象”,不会出现恶性通胀。

  通胀的影响显而易见。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但剔除通胀因素后平均时薪环比下降0.5%。换句话说,在涨薪跑不赢通胀的局面下,作为社会消费主力的中产阶层沦为了通胀的主要受害者。通胀若得不到遏制,势必抑制消费,损害经济复苏基础。

  通胀来袭,加上财政刺激效应递减,市场开始疑虑,美欧本轮经济复苏趋势是否日渐式微?

  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已在第二季度达到高点。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曾特纳认为,美国经济增速已经见顶,将步入更温和的扩张阶段。

  迅猛的通胀压力与脆弱的复苏前景并存,让美欧宽松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继续海量放水,可能恶化通胀形势,牺牲民生和效率,让经济陷入滞胀;就此开始缩表,虽有助于遏制通胀,却会拉高融资成本,刺破金融泡沫,终止复苏进程。

  如果说,疫情蔓延之祸暴露西方的治理赤字,那么通胀与宽松政策之困背后则是西方的信用赤字,美欧经济复苏见顶之忧则主要反映了供给赤字。

  在极其复杂、危险和困难的局面下,一些国家低下的政策配套能力和粗放的治理举措,倍显保守僵化,无力解决疫情失控、供应链中断、政策互相对冲等深层困境,以至于只能靠大水漫灌,继续维持高赤字、高负债、高通胀问题,苦撑“复苏”假象。


(责任编辑:朱晓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