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28日报道 日本《富士产经新闻》7月27日刊载题为《中国的经济复苏不存在死角吗》的文章,作者系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西滨彻。文章指出,眼下的中国经济除了要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外,还在期待通过公共投资托底经济,但是能否促进以家庭消费为引擎的可持续经济扩张,可以说还是充满挑战。文章编译如下:
受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和为遏制病毒传播采取的封城措施影响,中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季度数据首次陷入负增长。不过第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3.2%,一举由负转正。除了成功平息疫情并重启经济活动外,中国出台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也对刺激经济起到了效果,从这一动向看中国经济未来似乎将保持复苏基调。本文将就这种势头能否持续及对经济复苏过程进行检视。
疫情暴发后实施的封城措施对诸多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结果就是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录得史上首次负增长,对经济构成了史无前例的下行压力。
但之后,随着防控措施逐步显现成效,封城令开始解除,4月初,曾经的疫情震中武汉市也实现解封,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北京甚至还在5月底成功召开了两会,出台了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刺激就业、托底经济的方针。
借助经济复苏的东风,企业信心无论是在制造业领域还是服务业领域都得到了恢复,结果就是第二季度的实际GDP同比实现3.2%的增长,回升速度远超外界预期。按年率计算的环比增长更是超过40%,似乎可以认为中国已经摆脱了新冠肺炎的影响。
作为经济复苏的东风,欧美主要国家的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也提高了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期待,随之而来的则是推动出口增长的动向显现。此外,中国提出的增加基建投资的计划也将起到助推公共投资增长的效果。借力央行的量化宽松措施,金融市场在“资金过剩”势头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投资趋向活跃的迹象开始显现,资金或将再次回归此前因为经济减速而陷入调整的房地产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眼下经济的复苏和以往的模式一样,仍是通过外需和投资实现的。
另一方面,中国此前已经出台了促进经济引擎向家庭消费转移的方针。尤其是6月商家的促销活动确实形成了更利于刺激消费的环境,但零售业销售额增幅仍然低于去年同期,复苏乏力的势头似乎还将持续。即便企业信心已经得到恢复,但就业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还是对消费产生了影响。虽然增加就业成为重要的政策课题,但也证明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就业和收入环境严峻导致的实际购买力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使得消费者更愿意捂紧钱包,进一步加剧“通缩心理”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眼下的中国经济除了要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外,还在期待通过公共投资托底经济。但是能否促进以家庭消费为引擎的可持续经济扩张,可以说还是充满挑战。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