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两会 中国务实举措为全球贡献积极力量

2020年05月25日 07:46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苏海河 李遥远 李学华 田晓军

  连日来,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两会,尤其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所释放的强烈信号,认为今年中国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更加注重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国政府出台了系列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将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当天,日本媒体在第一时间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作了集中报道。《日本经济新闻》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战略性成果”,指出中国今年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将扩大财政支出。该报报道指出,中国未提出经济增长率目标堪称例外,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海外需求下降,经济不确定性增多,指出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重点任务是优先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该报注意到中国将把发行国债等筹集到的资金用于稳定就业和改善收入,并促进湖北省经济重建。同时,中国政府将实施降低增值税等5000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

 

  5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外国媒体记者正在交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俄罗斯《生意人报》在报道中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本次中国两会意义重大,中国将向世界证明可以更快更好地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这次疫情挑战被中国视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为过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契机。《俄罗斯报》报道指出,现阶段中国将集中精力采取措施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澳大利亚多家主流媒体都报道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以“面对巨大不确定性,中国不设GDP目标”为题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解读。文章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中国放弃了数十年来聚焦经济增长的做法,更注重将支出用于创造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章详细列举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措施,如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为企业减税降费5000亿元等,认为“尽管采取了相对有力措施,但中国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让经济回到正轨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巨的过程”。文章还特别提到了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将更加专注于5G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等新基础设施。

  《悉尼先驱晨报》以“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措施:中国放弃增长目标”为题,报道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经济措施。文章特别提到,李克强总理表示将采取措施禁止野生动物贸易,对非法狩猎和野生动物交易予以严惩。

 

  5月21日,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图为外国媒体记者正在摄像报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报道题目为“中国未设定GDP目标,承诺提供2万亿元来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经济”。在列举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经济举措后,文章对就业形势予以特别关注,认为虽然工厂和商店已经重新开放,但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消费支出却很薄弱。由于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出口需求疲软,中国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文章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确保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保加利亚知名媒体《24小时报》以“中国将大幅减少外国投资的负面清单”为题报道了中国两会。报道说,2020年中国将大幅减少外国投资负面清单,并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自主权。中国还将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坚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并期望今年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北京还计划加快建立中日韩自贸谈判。中国没有计划退出与美国的第一阶段经贸协定。这些都表明,中国将继续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保加利亚《日报》报道指出,中国在历史上首次放弃了经济增长目标,并承诺将增加政府支出。中国没有为今年经济增长制定具体目标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非常不确定,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海河 李遥远 李学华 田晓军)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两会 中国务实举措为全球贡献积极力量

2020-05-25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连日来,海外舆论高度关注中国两会,尤其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所释放的强烈信号,认为今年中国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更加注重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中国政府出台了系列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将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当天,日本媒体在第一时间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作了集中报道。《日本经济新闻》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战略性成果”,指出中国今年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但将扩大财政支出。该报报道指出,中国未提出经济增长率目标堪称例外,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海外需求下降,经济不确定性增多,指出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重点任务是优先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该报注意到中国将把发行国债等筹集到的资金用于稳定就业和改善收入,并促进湖北省经济重建。同时,中国政府将实施降低增值税等5000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

 

  5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外国媒体记者正在交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俄罗斯《生意人报》在报道中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本次中国两会意义重大,中国将向世界证明可以更快更好地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这次疫情挑战被中国视为解决重大经济问题,为过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的契机。《俄罗斯报》报道指出,现阶段中国将集中精力采取措施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至最低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澳大利亚多家主流媒体都报道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以“面对巨大不确定性,中国不设GDP目标”为题对政府工作报告作了解读。文章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中国放弃了数十年来聚焦经济增长的做法,更注重将支出用于创造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文章详细列举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措施,如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3.75万亿元地方专项债,为企业减税降费5000亿元等,认为“尽管采取了相对有力措施,但中国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让经济回到正轨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艰巨的过程”。文章还特别提到了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将更加专注于5G和下一代信息网络等新基础设施。

  《悉尼先驱晨报》以“非常时期的非常规措施:中国放弃增长目标”为题,报道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经济措施。文章特别提到,李克强总理表示将采取措施禁止野生动物贸易,对非法狩猎和野生动物交易予以严惩。

 

  5月21日,在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图为外国媒体记者正在摄像报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报道题目为“中国未设定GDP目标,承诺提供2万亿元来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经济”。在列举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经济举措后,文章对就业形势予以特别关注,认为虽然工厂和商店已经重新开放,但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消费支出却很薄弱。由于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出口需求疲软,中国很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文章引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确保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保加利亚知名媒体《24小时报》以“中国将大幅减少外国投资的负面清单”为题报道了中国两会。报道说,2020年中国将大幅减少外国投资负面清单,并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自主权。中国还将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坚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并期望今年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北京还计划加快建立中日韩自贸谈判。中国没有计划退出与美国的第一阶段经贸协定。这些都表明,中国将继续奉行对外开放政策。保加利亚《日报》报道指出,中国在历史上首次放弃了经济增长目标,并承诺将增加政府支出。中国没有为今年经济增长制定具体目标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非常不确定,中国的发展面临一些不可预测因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海河 李遥远 李学华 田晓军)


(责任编辑:刘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