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刚刚结束访华行程回到德国。当美国政府到处挥舞关税大棒并跟中国大打贸易战之时,默克尔表现出推动中德经贸合作的诚意。在北京跟中国领导人谈到《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时,她说,希望在明年下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可以完成这个项目”。在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演讲时,她明确表示:“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多边主义。要合作,不要单干。”这位曾在西安度过56岁生日、在合肥体验过中国农村生活、在成都逛过菜市场的德国总理,把对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理念的坚持展示在范她总理任内第12次访华行程中。《俄罗斯报》称,默克尔此次访华不仅扩大了中德之间的互动范围,而且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德加强合作对于抵消当前美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破坏有重要作用。”
在“森林大学”谈多边主义
德国联邦政府网站8日公布了默克尔访华的13张照片,其中包括周六她参观德中合资汽车配件厂商伟巴斯特的武汉工厂。
“长江的象征力量”,德国《法兰克福汇报》8日称,默克尔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停留。这座桥与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有很大渊源,毛泽东曾在长江游泳。文章还称,默克尔访问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也有象征意义。因为这座大学由树木环绕,有“森林大学”之称。这刚好与默克尔倡导的气候政策符合。文章还大赞中国学生对默克尔非常友好。
据德媒报道,在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演讲时,默克尔强调共同规则的重要性,认为应该坚持多边主义、摒弃保护主义。“全球化的核心要义在于,一个国家的福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全球的福祉。”她说全球化能带来好处,实现了几亿人脱贫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她表示,中国承担着重大的全球责任,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继续保持成功。清洁的环境、有趣的工作能让年轻一代安家立业,创造美好生活。这种愿望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德国的。“因此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多边主义。要合作,不要单干。”
当华中科技大学学生问道:“12次访问中国,总理阁下感受到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此行选择武汉?”默克尔回答说:“我曾两次乘飞机在高空飞越武汉,并看到长江。我想一定要去一趟这个城市,于是特意添加了武汉的行程。”
默克尔回顾了她访问中国各地的经历。她说,在沈阳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西安目睹了兵马俑的壮观,在成都了解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在深圳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而在武汉获知这里有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
“德国女总理走遍半个中国”,也成为德媒聚焦的话题。“德国之声”8日总结默克尔的中国情缘说,俯瞰紫禁城、体会中国农村生活、成都逛菜市场、夜游珠江、在上海体验磁悬浮列车……自从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以来,铁娘子已经12次访华,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数百家德国公司在香港,我们需要稳定”
关于此次默克尔访华,不少西方媒体把重点放在香港局势上,逼德国总理就香港问题“表态”。不过,默克尔此行的表现恐怕令它们有些失望。
“默克尔武汉演讲,谈国际责任,未提香港”,“德国之声”8日称,默克尔7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演讲时呼吁,中国必须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其中包括人权、贸易、科技、气候等。不过在演讲中,她没有直接提及香港问题。德媒还说,在跟李克强总理的会晤中,默克尔提及香港局势,李克强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在法律范围内结束“暴力和混乱”,北京坚持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
德国《图片报》8日报道称,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和德国双方企业家周末忙着签约,“每次签约都有掌声”,西门子、舍弗勒、宝马,他们都从大蛋糕中分得了一些东西,包括:空中客车的装配订单、西门子的燃气轮机(开发)合同、福伊特的电动巴士订单、德国邮政子公司订购电动车(5亿欧元)等。《图片报》还报道该报记者质问西门子总裁凯飒:“你对香港抗议者漠不关心吗?” 凯飒回答说,他认为这些示威活动“可能存在破坏中国稳定的一面”,“数百家德国公司在香港,我们需要稳定”。
“香港活动家对默克尔感到失望”,乱港分子黄之锋8日对德国《星期日图片报》称,他对默克尔总理在北京就香港问题的表态“有公开的失望”。
“欧洲没有人希望与中国冲突”
德国《劳奇兹评论报》8日称,默克尔的访问标志着德中之间的关系:离不开彼此。不管是贸易战、伊朗核协议、气候变化等,中德已经捆绑在一起。德国一位随行官员对媒体表示,默克尔中国之行是一次产业合作之旅,代表团所乘航班被超额预定,机上人员来自德国所有重要产业的高级管理层,从汽车工业到能源工业再到金融业等。
俄罗斯“新闻世界”网7日称,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背景下,默克尔对中国进行访问,将德国经济的生存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中国市场对出现危机的德国汽车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奥迪和梅赛德斯向中国出售了约1/3的汽车。“在欧洲没有人希望与中国发生冲突。对德国来说,中国是战略伙伴”。
德国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米克·胡塔里撰文指出,德国大企业纷纷要求默克尔不要与中国疏远,而要与中国做生意。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下,欧盟许多成员国都在自行与中国发展双边经贸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BBC)7日将默克尔此访形容为“世纪变局下中德大国互动”。媒体普遍认为,在中美贸易战紧张形势下,默克尔就不少棘手话题与中方磋商。但默克尔此行重点是在国际形势变化下的中德及中欧的经贸问题,先进制造业的合作,这对双方都至关重要。新加坡《海峡时报》8日称,德国公司已经陷入贸易战的火力网中,由于出口疲软,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出口缩水。主流经济学家表示,德国正面临经济衰退,默克尔希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开启新阶段。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问题专家姜锋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默克尔访华行程中的一个亮点是中德领导人共同会见出席中德对话论坛会议代表, 听取了双方报告,对于涉及两国的共同议题,比如老年化、数字化等给予高度重视。“这是默克尔12次访华中比较少有的,在政治互信和经济议题之外,强调了人文关怀,关注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姜锋认为,这表明双方更加重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德国《人民之声报》7日称,德中关系现在相当不错,合作基础已经十分稳固,这种双边关系可以成为抵御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的保护伞。“华盛顿当然会诅咒这样的德中关系:在美中贸易战正酣时,德国漂向中国,签署了令人炫目的协议”。文章称,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相互体谅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一直粗鲁行事的特朗普”。美国“政治”网站欧洲版7日称,“默克尔的柔性对华政策也与欧盟对华整体强硬的立场相左”,而德国如何定位自己很大程度上影响欧盟的立场。
李海东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默克尔访华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在当前国际秩序的重大转折期,中德如何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各自国内发展以及国际秩序结构转型的问题。他说:“美国的现有政策是自我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极具破坏性,违背中德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对于中德及中欧关系而言,研究彼此合作的迫切性对于稳定国际秩序的作用非常突出。”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任彦 任重 柳玉鹏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