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面对围堵华为更加开放自信 美媒:美不可能阻止住华为

2019年02月25日 07:1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月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日益临近,从适用于消费者市场的5G手机等终端产品,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5G技术,5G成为此次大会的绝对主角。华为、中兴等中国各厂商都将在会上发布5G等相关产品。随着英国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等意外对华为“温柔变脸”,中国5G力量吸引着世界的关注。路透社引述华为一名高层的话称,“没有华为的5G市场,犹如没有曼联的英超”。

  法国《周末报》称,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在非常敏感的地缘政治氛围中开幕。报道称,这次大会将聚焦5G。尽管表面上5G只是4G后的又一次网络提速,但实际上它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飞跃,它将令智能手机及各种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容量倍增,从而使万物互联真正成为可能,专家们将之称作堪与电能和互联网发明相媲美的技术革命。报道还称,现在美国感到焦虑的是华为已成为5G技术的全球领先者,美国政府一直是向盟国施压,试图在全球打压华为。

  美国Clubic网站称,过去的一周是华为近年来最幸福的一周。美国发起的“反华为联盟”出现根本性松动,英国、德国、新西兰等突然转变态度,表示不会禁止华为参与5G。特朗普日前也宣称不靠打压而要提升美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内的竞争力。

  “围堵华为联盟现裂痕,特朗普政府传矛盾信号。”“美国之音”称,在特朗普对华为发出缓和信号的同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却仍在警告盟国,美国将不会与使用华为设备的国家分享情报,也不会与这些国家合作。但一些迹象显示,美国游说盟友不要使用华为产品和技术的努力正遭遇挫折。报道称,2月初的时候,美国媒体曾广泛预计,特朗普会在2月25日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签署行政命令,以安全为由全面禁止中国电信设备进入美国移动通信网络。然而到目前为止,毫无迹象显示特朗普将签署这样一份行政命令。报道引述曾在小布什政府担任高级亚洲事务顾问的前中情局中国问题分析师韦德宁的话称,这是因为“美国没有能力部署完全由美国制造的5G网络”。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CNBC)称,美国在4G领域的领先曾确保了美国主导整个移动互联网。这一主导地位每年至少给美国带来了1250亿美元的收入和460万个高收入就业机会。在5G领域里的先发优势将会带来更加巨大的影响。现实情况是华为的影响力是如此广泛,美国的围堵只可能会延缓一时,不可能阻止住华为。对很多国家来说,禁止华为参与5G将使该国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些国家部署5G不仅将延迟两年以上,而且该国电信公司也将损失数十亿美元收入。在欧洲,华为从10年前就进入了,成功地控制了欧洲市场的1/3份额,在一些国家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70%。

  对于近来受到的打压和围堵,华为表现得更加自信、开放和主动。此前一直低调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数次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华为高层也频频发声。在特朗普有关5G技术的两条推文发出后不久,华为高级副总裁胡厚崑立即回应称:“我们已做好准备,通过‘真正的竞争’帮助美国建设‘真正的5G’。”路透社称,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行政总裁丁耘21日表示,华为将与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商讨一项“全球和系统性”计划,以实现华为设备“可信赖”,解决西方国家的担忧。 丁耘表示, “我认为,没有华为的5G市场,犹如没有曼联的英超比赛”。

  华为轮值CEO郭平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接受采访时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称,因为种种复杂的原因,华为在美国市场几乎没有业务,但美国市场不代表全部。在地缘政治的压力下,华为将继续和业界伙伴合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环球时报赴巴塞罗那特派记者 范凌志 陈青青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陶短房 青木 陈一 张静】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瞻    2019年02月24日
  • ·韩国将于2017年启动5G测试    2014年02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