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6日电(甘甜)“可靠和信任——这两种价值观在中国和德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也是外交关系和政治伙伴关系的基础。很高兴我们面对面进行了会谈。” 结束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
今年恰逢中德建交 50周年。作为中共二十大召开后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也是其任内首次访华,朔尔茨此行备受瞩目。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闫瑾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朔尔茨访华释放了德国新政府对继续深化发展与中国密切合作关系的重视,为强化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发展发出了积极信号。这对两国、对欧盟以及对百年变局加速发展的世界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号一:“脱钩”不是选项
正如朔尔茨访华前在《法兰克福汇报》上撰文指出,“脱钩”不是选项,他再次用实际行动表明其态度。
11月4日,访华期间,朔尔茨明确表示:德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两国企业相互赴对方开展投资合作。
当然,两国交往也会出现摩擦和分歧。朔尔茨对此表示,德方也愿同中方就双方立场不一致的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了解和互信,努力稳定、巩固和发展德中关系。
闫瑾指出,德国的战略考量就是,不能与中国“脱钩”,无论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都是德国的重要伙伴,务实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信号二: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压舱石
“把德国最大的品牌带到中国”,坐下来谈谈合作,无疑是朔尔茨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
德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在华开办合资企业、最早对华开展科技合作的西方发达国家之一。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达到2351亿美元。而今看来,经贸关系依然是中德关系发展的压舱石。
信号三:德国看重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独特作用
此次访华前,朔尔茨曾撰文指出,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新冠疫情蔓延,乌克兰危机对国际秩序、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经济等产生重大影响,与北京直接对话在当下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双边关系,此次中德领导人的会晤中,尤为受到瞩目的是,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等交换了意见。
“德国看重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大国,国际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中国都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也表明德国愿意在乌克兰危机、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加强与中国沟通与合作。”闫瑾表示。
信号四:反对搞阵营对抗
自朔尔茨宣布访华之后,一些美西方国家对其颇为不满:德国国内,执掌外交部和经济部的绿党频频鼓吹所谓“减少对华依赖”;美国国务院官员则被曝试图借中企收购汉堡港股份交易大作文章……
顶住压力,朔尔茨坚持访华并表示:世界需要一个多极化的格局,新兴国家的作用和影响值得重视,德方反对搞阵营对抗,政治家有必要为此负起责任。德方愿为推动欧中关系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闫瑾分析称,德国国内正在讨论制定新的“中国战略”,欧盟内部对于应加强还是减少与中国的合作众说纷纭。在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朔尔茨访华释放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关系的积极信号,这为在“后默克尔时代”扑朔迷离的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摒弃“冷战”思维、互相尊重、开展务实合作指明了方向,为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奠定基础。
她进一步指出,二十大后,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国领导人接连访华。在美国拉帮结派的背景下,这对于中国打破美国围堵,减少美国打压的压力,发展更广泛、多元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完)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