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虽然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现在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已有专家预测,这将使日本损失全国GDP总量的5%。今天我们借用媒体的一句问话“日本地震将引发几级经济余震”展开本期的话题。我们请到了北京博士后联谊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博士后陈衍泰先生!您好!  [03-19 10:15]

陈衍泰:你好!主持人。  [03-19 10:15]

主持人:目前对日本地震的观点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悲观类、一个是乐观派。您是哪一派?  [03-19 10:14]

陈衍泰: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能不能有一个中间派?国际投资商极度悲观,认为这次地震长远来说可能影响日本GDP的10%。但日本首相和财务大臣认为最多1%到1.5%,这可能过于乐观,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行为。但正常来说,按照我们的初步估算,应该是在3%到5%之间。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重灾区三个县的直接损失大概占日本GDP的1.5%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间接损失,比如日本和全球保险业都将蒙受很大的损失,比如一系列灾后重建以及核辐射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包括重建过程中,日元回流到日本本国引起的一些国际金融和贸易的变化。这一系列影响可能会在接下去的半年到一年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日本GDP损失会远大于1%到1.5%,应该是4%到5%左右。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03-19 10:13]

主持人:我们知道金融危机的风波刚刚过去,日本又面临地震和海啸等灾后重建的情况,您认为这会对日本经济复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03-19 10:13]

陈衍泰:用中国的成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本来日本经济应该有一点起色,日本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因为货币原因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但在融入东亚经济体后,2010年已基本恢复了。但此次日本经济再遭5%左右的GDP损失,这是比较大的影响。从日本国内经济结构来看,它本身是一个岛国,以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出名。  [03-19 10:13]

陈衍泰:从国际贸易看,日本对外出口最主要的是一些高端产品,比如汽车、高端电子产品等,但这次地震区也正好是日本的汽车、重型工业和高档电子品的重要基地的所在地。首先地震造成了生产破坏,以及海啸导致的核泄漏又损害了能源系统,影响到后期供电等,这些产品生产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从对外投资看,日本很多的跨国企业在东亚、欧洲、美国,特别是东亚的投资这两年来达到了210亿美元,重建必然会导致近期大量资金流回母国日本,进而令对外投资受到比较大的影响。第三,从消费者的信心来看,经济复苏的三驾马车是贸易、投资、国内消费。但是地震不仅造成了直接损失,也间接在心理上令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可能在近期内抑制国内消费,而且消费者也不会大幅度地对外投资。 因此可以说地震对日本的复苏起到了很大的延缓作用。比较保守的估计应该是近一两年内,日本经济没有那么快地会恢复过来,不会再回到像2010年那么好的状态。  [03-19 10:12]

主持人:但今天日本的经济财政大臣也在新闻中向媒体宣布,灾后重建的这部分项目可能会拉升GDP提升1%到2%,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03-19 10:11]

陈衍泰:这个显然是日本未来恢复经济的方式。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面临这种大灾害选择的恢复方式都是一样的。主要有三个方式,第一种是通过财政投资,第二种是增加消费,第三种是吸引国外投资。第二种方式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灾后大部分消费者面临着失去就业机会和消费信心下降的情况。而吸引其他国家投资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为从全球市场环境来看,大部分投资者可能信心会有所下降,比如在核辐射的阴霾下,投资者短期内都不会回到日本市场。因此只能依靠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就投入了四万亿元,起到了很大的投资作用。但日本国内财政情况堪忧,它的政府国债已经是税收的2倍。如果日本政府现在想再做大幅度的财政投资,压力非常大。因为政府已经向民间投了太多的资金了,财政比较匮乏,所以虽然它声称可能直接拉动经济2%左右,但它通过什么方式、怎么筹钱值得推敲。因此,财政大臣发表这样的言论,旨在提高国民信心,真的实施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03-19 10:11]

主持人:那么灾后筹建的这笔资金投入到市场中,对GDP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  [03-19 10:10]

陈衍泰:如果能够顺利地筹集到这些资金,正常的话会达到2%到3%左右。根据我们的预算,这三个县受灾最重的GDP大概占到日本的3%、4%左右,但它会重新建设,短期内完全恢复到地震之前的情况可能性比较小。除非是创造了另外一些机会,比如不是简单地进行城市重建,而是再进行一些大项目的投资。比如核能重建,但核能重建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2%、3%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03-19 10:10]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这次受灾的三个县中,日本的支柱性产业比如说汽车和电子信息业的主要制造基地都分布在此,这些产业很多都是跨国性的,地震对他们全球的经营、营销会不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重创呢?  [03-19 10:09]

陈衍泰:我个人认为短期内有很大的影响,但中长期影响不会特别大。短期看,由于日本主要制造基地分布在东北三县,厂房、能源供应系统的破坏使得企业无法在最近几个月或者半年内重新开工。高端电子设备、重型工业半年内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最近日本电子设备的市场价格已经在上涨。  [03-19 10:09]

主持人:的确,我们常用的U盘价格已经上涨了两成。除了电子产业外,日本地震还会影响到其他的产业吗?  [03-19 10:08]

陈衍泰:从整个产品的价值链来分析,日本现在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是电子设备、汽车、机械工程、精密仪器等产业,并且是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元件的提供商,而震区基本上涵盖了这几个产业,所以在短期内,即最近半年内会对全球相关产业有持续性影响。比如像中高档日本汽车可能短期内会因为市场供给不足而导致全球价格上升。电子产品也类似,比如以日本的设备为元件的东南亚组装商、加工贸易都会受到一些影响。  [03-19 10:08]

主持人:那么如说您所说的,像日产尼桑这样一种全球生产链的营销模式,是不是可以使它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相对可以抵消一部分?而日本本国的一些小企业可能会在地震中受到重创?  [03-19 10:07]

陈衍泰:尼桑、丰田等大企业本身可能会受到地震影响,因为日本的JIT模式(编者注:即以“零库存”为目标的准时化生产模式)讲究的是尽量减少库存。这种管理方式在正常情况下非常好,但地震破坏了制造基地,使JIT模式受到冲击,大企业因此也会受到冲击。地震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产业链的问题,而且肯定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中小企业本身是依靠大企业,形成集群模式来发展的。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他们的制造力是依附于大公司的,因此大公司本身没有恢复,中小企业的能力、资金和各方面的配套就跟不上,所以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03-19 10:07]

主持人:这次日本地震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振荡,日元地震后兑美元的汇率急剧攀升,昨天刷新二战后的最高水平,日元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强劲的走势?  [03-19 10:06]

陈衍泰:从货币流动性来看,日本地震之后全球投资商的第一反应是,现在日本遇到比较大的自然灾害,要抛售日元。包括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在内,觉得日元整个走势不太好。这是从出售方来说。第二从需求方来说,日本政府呼吁进行震后重建,重建主要是靠本国货币,因此需求方迫切需要从国外抽回本国货币。一个有需求,一个有供给,货币恢复流动就导致日元必然升值。  [03-19 10:05]

主持人:那么这种态势大概会持续多久呢?  [03-19 10:05]

陈衍泰:应该说,数月内是比较明显的。这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但是长期主要看供需关系,看日本重建的需要,投资商可能不会像地震刚发生时候抛售那么强烈。因此从中长期来说,整个日元升值是一个趋势,但是振幅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03-19 10:04]

主持人:那么除了日元升值外,还会对国际货币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03-19 10:04]

陈衍泰:从国际货币的购买情况来说,现在美元本身是全球货币汇率计算的基本工具,欧元排第二位,然后是日元。目前从美元的外债购买者来说,除了美联储之外,第一就是中国大陆,第二是日本。现在日本面临重建不会像过去三五年一样大量购买美元,这样就会导致国际投资商对美元失去信心。因为第三经济大国日本如果不再购买美元了,意味着美元失去了一个大买家。如果美元下降,会导致美联储很有可能再换一个新的货币,可能导致美元再次比较大幅度地贬值,这将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更大影响,如果一旦发生还是比较可怕的事情。  [03-19 10:03]

主持人:那么全球投资商对日元失去信心以后可能会撤离日本市场进入美国市场,这是有可能的吗?  [03-19 10:03]

陈衍泰:我刚才讲的是负面影响,您讲的是正面影响。虽然也有一定的趋势,但日元毕竟不是最主要的货币,只是说是大家可能会转向购买美元、欧元甚至人民币,不一定全部购买美元。也就是说日本减持购买美元的数量可能要比从日本转移出去购买美元的数量要大。因此总体来说对美元的需求还是有所减少的。  [03-19 09:53]

主持人:那么对美国的市场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03-19 09:53]

陈衍泰:刚才提到了购买美元的数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03-19 09:52]

主持人:减少?  [03-19 09:52]

陈衍泰:对,首先日本自己不会购买大量的美元国债,即使有一部分资金抽走购买美国国债,但购买量不大可能像日本当时购买美国国债那么多,那就是说美国国债的购买需求没有那么旺盛。  [03-19 09:29]

主持人:日本和新兴国家的互动越来越密切,他们在新兴国家有很多投资,但在经历了日本地震之后,大家很担心他们对新兴国家的投资会抽调回去。  [03-19 09:29]

陈衍泰:对,这个可能性非常大。日本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特别是在新核心产业,如电子、汽车、机械领域等。现在国内需要资金,像尼桑、丰田以及索尼等各个大企业很有可能暂停原定投资计划,比如说在东南亚投资的计划可能会停止,先满足本国建设的资金需求,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机会回到新兴经济体。这就给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比如尼桑暂停在越南的投资计划,就会给德国企业或者法国企业等提供到越南去投资的机会。  [03-19 09:28]

主持人:对新兴经济体来说既有危,也有机。可能日本的企业走了,德国的企业就进来了?  [03-19 09:25]

陈衍泰:对,这个可能性比较大。但这不是因为日本地震造成的,而是新兴经济体本身的吸引力造成的。  [03-19 09:25]

主持人:就新兴经济体来说,我们如何抵消日本地震带来的危机呢?  [03-19 09:24]

陈衍泰:一方面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投资做补充,新兴经济体对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商吸引力比较大,另外从金砖五国调动投资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另外一方面新兴经济依靠本国的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03-19 09:23]

主持人:我们知道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强震之后原油的价格一度下跌,之后又飙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走势?  [03-19 09:23]

陈衍泰:我们先讲战略原因,日本的原油需求量排世界第二位,但它本身基本上不生产原油或者说不开发石油,而是靠进口原油进行冶炼,但冶炼区就在地震区的附近。地震造成的海啸以及核辐射导致炼油设备以及炼油供应链系统、相关生产无法进行。这意味着日本短期内不需要原油了,那么对全球来说需求量下降了,价格也会下降。  [03-19 09:23]

陈衍泰:但从长远来说,虽然地震对日本经济有影响,但它依然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仍需要强大的能源供给。因此,从短期来说石油需求下降,但从中长期来说迟早是需要能源去支持经济的发展,所以还是石油需求仍恢复。此外,这次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件使得包括日本、欧洲、美国、全球在内的国家对核能产生了质疑。核能目前在日本、美国、欧洲的能源消费占百分之十几的比例。由于核能暂时停止了供给,也就是说很大一块的能源供应量没有了,那仍需要石油来补充。因此从需求量来说,石油需求的回复不仅是日本重新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替代核能的需要。  [03-19 09:22]

主持人: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以后,全球很多国家对国内的核电站进行了检查,一些暂停了运营,这对全球油价来说是不是一个好消息,可能油价在未来的这些年里会一直攀升。  [03-19 09:21]

陈衍泰: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短期内会攀升,中长期会趋于理性。因为像1986年前苏联的核泄漏事件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但现在技术在发展,只是在控制的层面上有没有做好。现在全球各国特别是欧盟的反应最强烈,尤其以德国最为激烈。德国有17座核能发电站,15号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就宣布暂停。  [03-19 09:21]

陈衍泰:但其他几个国家并没有这样做。法国目前是全球核能使用最高的,也是技术最好的国家之一。法国总统萨科齐就宣布他们的技术足够安全,不会因为这次地震而弃用核能发电厂。同样,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加强了核安全的检查,但对大部分核电站没有影响。另外一个大国是俄罗斯,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俄罗斯不会因为这次地震而不用核发电厂。   [03-19 09:20]

主持人:其实日本除了是一个原油进口大国之外,还是一个铁矿石进口大国。自日本地震之后,铁矿石的现货价格在两三日之内出现了暴跌,您认为矿价下跌的趋势是否已经形成了呢?  [03-19 09:19]

陈衍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短期情况。从供需角度来说,日本在地震区除了汽车、电子产品、重工业之外,还有钢铁厂。因为钢铁厂生产产能短期内恢复不了,日本对铁矿石的需求减少,所以导致铁矿石价格临时下跌。但基于重建需要,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内,日本对钢铁的需求量将会更大一些,所以从长期来说铁矿石价格将出现反弹。  [03-19 09:19]

主持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反弹的趋势。非常感谢陈先生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03-19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