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日前启动。规划提出,未来十年,国内矿山通过新建扩建、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专家指出,行业中长期规划短期将对矿市产生心理影响,未来中国铁矿行业将进一步加速整合。
3月18日,我国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规划将以行业现状为基础,绘制矿山行业2016年~2025年的十年发展蓝图,着力培育以鞍钢矿山为龙头的特大型铁矿山企业集团,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结束原料供给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局。
据悉,该规划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编制后上报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按相关程序审批、发布实施。
受到地域、企业规模和资源不均等因素影响,矿业整合将面临的艰辛也不言而喻。卓创资讯分析师刘辉指出,首个行业规划的出台,短期对矿市多为心理影响,矿石市场价格变动目前仍以下游需求启动情况为首要影响因素。
规划国产矿比例超50%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钢铁行业近年来利润正在“夹缝”中走下坡路。除了全球需求势疲,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表示,近1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因高矿价累计多支出原料成本2万多亿元,巨额的原料支出吞噬了钢铁企业的大部分利润。
刘辉指出:“2013年,全国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55%,如果考虑到投资收益,钢铁主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导致我国钢铁工业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铁矿资源开发滞后、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过高是重要因素。”“现在进口矿比国产矿价格低100元~120元/吨,大部分钢厂开始选择多用进口矿。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进口矿止跌回稳,国产矿下跌的空间也收窄,但较外矿来看,内矿出现‘再下跌就停产,即使外矿回温,内矿涨起来也很难’的尴尬局面。”刘辉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权威人士表示,目前铁矿石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已成共识。根据反馈,今年进口矿吨价还会往下走,预计在100美元~110美元之间。事实上,近年来,进口矿吨价持续下行。资料显示,2010年进口矿吨价180美元左右,而在今年3月,这一数字已降至110美元左右。
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人士表示,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70%左右。虽然我国目前已探明铁矿资源量为78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但由于开发利用水平低,我国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据了解,本次规划编制由鞍钢矿业公司牵头承担,计划在未来十年,国内矿山通过新建扩建、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快打造世界级矿山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按照规划初步设想,在东北、华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组建6~8个矿石产量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业集团;以最具资源优势的鞍钢矿山为龙头,形成2亿吨以上规模的特大型铁矿山企业集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使国产矿比例达到50%以上,结束原料供给高度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辉认为,首个行业规划的出台,长期来看,是内矿的开采成本、税负水平决定了矿市的边缘成本,这直接决定内、外矿博弈的价格底部。“提高内矿自给率,形成大的矿山集团,一方面将会拉低内矿的开采、管理、生产链成本,降低对外矿的依赖度;另一方面也会对下游钢企的整个原料成本形成可控力,为钢市‘降本增效’提供动力。”
仍待执行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制定的是矿山行业2016~2025年的发展蓝图。短期内,在成本、市场、环保和资金的多方压力下,国内钢铁业摆脱较高的外矿依赖度还有一段路要走。
自2010年中国结束长达40年的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并实行更为透明的现货价格以来,中国钢企未能打破高度依赖进口的僵局。
刘辉说:“国内原矿超过10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不到10家,仅占国内产量的15%左右。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使我国铁矿资源保障程度低、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此外,中国铁矿石的生产成本高于国外,原因是中国的铁矿石埋得很深,且其含铁量较低。中国罕王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潘国成曾表示,在中国,铁矿石生产成本为每吨人民币457元(约合75美元),相比之下,进口铁矿石的生产成本为每吨30美元~60美元。
国外矿山巨头也没停下其日益激烈的竞争步伐。今年3月,淡水河谷计划开设马来西亚铁矿石仓储分销中心,预计2018年提高其铁矿石产量约50%至4.5亿吨,此举将大大提高其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鞍钢由于矿山集中度较高,整合较好。但对于大多数分散的中小矿企而言,势必要避免‘换汤不换药’,也就是小企业挂在大集团下面这种局面的产生。钢铁行业整合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刘辉说,“在整合中,如何调和大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小企业落后的技术资源也是一大难题。究竟如何,还要看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