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热情不减,进口服装和食品器具受到我国消费者的喜爱。“但服装,特别是婴幼儿服装,与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为保障进口服装与食品接触产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及全国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多措并举严把进口产品质量关。”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静说。
在例行发布会上,李静通报了2014年上半年进口服装、食品接触产品的质量状况。其中,进口服装“快时尚”品牌再被点名,FOREVER21、ZARA、H&M和MANGO等是抽检服装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四个品牌。而在对进口食品接触类产品的检查中,质检总局认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并非“零风险”,其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快时尚品牌须重质量
李静表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报检进口服装货值27.6亿美元,检验检疫部门共查获进口服装不合格案例12305例,金额4766.75万美元,其中396例涉及与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有关的质量安全不合格,进口服装质量安全状况不容忽视。“其中,‘快时尚’品牌不合格占比居高不下。在396例质量安全不合格的进口服装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5大品牌中有4个为‘快时尚’品牌,分别为:FOREVER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数量达107例,占所有不合格服装产品的27.02%。”
在进口服装抽检中,进口婴童服装部分项目不合格率也相对突出。在12305例进口服装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中,婴童服装不合格信息1442例,占比11.72%。统计结果显示,婴童服装的PH值不合格的比例明显偏大,而PH值不合格容易对儿童皮肤产生刺激,进而引发皮肤疾病。
李静同时表示,从不合格进口服装原产地来看,产地相对集中,来源于意大利的服装质量安全不合格案例高居首位,越南、韩国、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不合格批次也较多。
此外,根据我国法规要求,进口服装的使用说明必须符合GB5296.4-1998《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但在进口服装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中,绝大多数不合格原因均为中文使用说明不合格,在整个服装不合格案例中占比高达97%以上,成为进口服装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质检总局表示,中文使用说明是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首要渠道,进口服装使用说明中有关产品信息错误或缺失,不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与使用,更是经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的重要体现。
多数问题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在进口餐厨等食品接触产品的检查中,2014年上半年全国报检产品货值2.48亿美元,其中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不合格产品635批,不合格产品货值2346.2万美元。
据介绍,不合格情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多数问题产品标签标识不合格。2014年上半年检出的不合格食品接触产品中,标识标签不合格达552批,占不合格总批次的86.9%。质检总局认为,不规范的产品标签标识,容易令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正确地使用产品,从而出现安全问题或受到伤害。
二是部分产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出。2014年上半年共检出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83批。安全项目不合格主要表现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有毒有害物质从产品中析出,由于是食品接触产品,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会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于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产品,检验检疫部门严格采取退运或销毁等处置措施。
三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非“零风险”,其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从2014年上半年检出不合格情况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不合格达454批,其中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60批,包括英国TOMIC、日本NISSHIN、韩国CUBE、意大利sambonet等国外品牌。
李静表示,针对上述检验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进口服装和食品接触产品等消费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通过责任约谈,强化品牌商和进口商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同时以科学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对问题严重和频发的进口消费品实施严格管控措施。此外,还将适时发布风险预警并向社会和消费者公布,切实保护我国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