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模式
    美国的投资银行一种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因为1929年股灾后,美国政府认为投行业务风险较高,1933年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开来,如摩根士丹利;另外一种是由证券经纪人直接发展而来,如美林证券。欧洲的投资银行业务一般都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全能银行”。 但后来在华尔街的游说下,1999年废除了《法案》,商业银行能够从事全能银行的业务。目前,美国金融企业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份额从20年前的5%上升至40%,金融扩张明显大于其所服务的实体经济。随着监管的放松,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当中。 与欧洲长期较为稳健的全能银行相比,美国投行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较大(成熟)的追求暴利的衍生品市场,后来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反而将投行领域的高风险渗透入商业银行。随着美国五大投行倒闭或转型,华尔街模式寿终正寝,其灭亡主要原因是外部监管缺乏以及投行业务的贪婪、不透明。对于投行来说,过度依赖杠杆是其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前提,如美林的杠杆率为28倍。摩根士丹利的为33...
高盛大摩放弃投行 华尔街模式终结
    随着贝尔斯登垮台、雷曼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昔日华尔街的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高盛公司及摩根士丹利的命运备受关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1日宣布,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获准向商业银行转型。路透社评论说,这一举措不仅意味着投资银行体系的全线崩溃,而且宣告了主导世界金融业20年之久的华尔街传统投资银行模式的终结。
华尔街模式走向尽头 分业经营还有存在必要吗?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公司、贝尔斯登公司被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在华尔街叱咤风云几十年的独立投资银行改弦易辙,华尔街模式走向尽头,这是否意味着分业经营时代的终结?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