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应警惕通货膨胀"周期性发作"

2009年09月22日 15:36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连平
    目前我国物价总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两大主要物价指标CPI、PPI短期内尚难摆脱负值阴影。今年以内,通胀不会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然而,囿于统计指标上的判断可能不如民众的切身感受更有实际意义。事实上,眼下房价节节攀升,肉、蛋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扬,普通百姓已经真实感受到物价上升步伐。

    食品价格上涨是未来通胀压力的直接推手。近期我国猪肉、鸡蛋、蔬菜、成品粮等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虽然其中不乏季节性波动和恢复性上涨因素影响,但多数食品价格未来仍存在较大上涨空间已是不争事实。在我国CPI商品构成中,食品类商品权重最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始终是我国每次物价上涨周期的主导因素。而在食品大类中,猪肉权重又较大,猪肉价格已成为食品类,甚至是中国物价的标杆。当前猪肉价格连续上涨近百天。而年内需求正在逐步走高,未来肉价仍有上行空间。粮价号称百价之王,是食品价格的源头和基石,我国粮食价格也已连续七个月上涨。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我国粮食紧平衡将成为常态,粮价仍有较大上涨空间。总之,未来肉价和粮价的持续上涨可能会引领小麦、汽油等其他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相互叠加,产生放大效应,将增大未来通胀的压力。

    当前货币供应增速较快是未来通胀压力的重要基础性因素。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超额准备金率的明显下降。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已由去年年底的5%,下降为1%左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货币乘数的迅速上升。今年1月我国的货币乘数为3.83,7月则达到4.59。在较高的货币乘数条件下,如果基础货币依然保持较快的扩张,则未来货币环境无疑将成为通胀发展的源泉和温床。此外还应高度关注我国经济回升势头确立后,境外资本的流入。因为大规模的资本净流入会造成我国外汇占款的迅速扩大,增大基础货币的投放,带来新的通胀压力。

    周期性因素叠加将增大未来通胀的可能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度。在过往每次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经济增长率上升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涨,通货膨胀率峰值总是滞后于经济增长峰值相对固定的时间出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未来经济的较快增长可能会伴随新一轮物价的周期性波动。

    另外,当前全球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需求的复苏与增加将推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经济周期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价周期运行,而这主要又是通过货币因素的周期性变化来影响物价走势。我国前几轮通货膨胀虽然表面上都是由农产品以及能源产品供求关系失衡引起的,但其运行周期都印证了货币供应与物价水平变化轨迹的大致吻合。在过去十年中,CPI的波动比M1的波动滞后12个月左右。据此推断,M1同比月度增速在2008年底开始迅速上升,由约6%持续上升到目前的27%,则明年很可能再现周期性通胀压力。

    另外,今年以来随着M1增速不断上扬,M1与M2之间的“喇叭口”不断缩小,如果未来M1同比月度增速进一步加快,最终超过M2增速,从而形成“反喇叭口”,则未来物价上升趋势就会更加明朗。可见,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供求周期、经济周期、货币周期等存在内在紧密联系的周期性因素交织叠加,共同导致通胀的周期性发作。

    如果单凭眼前统计指标的数值信息来判断物价走势,而忽视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通胀压力的持续上升,就会“雾里看花”,模糊公众和决策者的视线。因此,当前很需要警惕通胀,以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师子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