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审时度势决策谈判
朝鲜停战谈判非常特殊,既不是战胜国强迫战败国接受投降条件的谈判,也不是战胜国之间瓜分战果大打出手后的谈判,而是一个头号帝国主义国家妄图称霸世界,遭到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反抗之后,不得不罢手的谈判。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成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10月1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并快速向中朝边境推进。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接着又进行了四次战役,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
经过五次战役的激烈较量,美国看到,尽管自己有强大的军事优势,但凭现有的兵力再打到鸭绿江是不可能的了。1951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打一场有限战争,并将主张扩大战争的侵朝司令麦克阿瑟解职。5月16日,美国决定放弃占领全朝鲜的目标,在三八线地区建立一条分界线,通过谈判,寻求“光荣的停战”。
志愿军虽然取得了五次战役的胜利,但自己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尽管兵力上占据优势,由于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不足等给作战造成的困难,志愿军虽能包围美军的整师、整团,却难以全歼被围之敌,不具备把美帝国主义彻底赶出朝鲜的条件。5月26日,毛泽东指示志愿军“零敲牛皮糖”,多打小歼灭战,每个军一次求得歼灭美英军一个营,积小胜为大胜。6月3日,毛泽东和来访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分析了朝鲜战局以及美国政府的态度后,确定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目标。和平谈判的决策形成。
高瞻远瞩确定谈判战略策略抗美援朝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和谈,符合中国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一贯立场和世界人民的心愿。毛泽东高度重视朝鲜停战谈判,对谈判的战略、策略、方案及代表团的人员组成都亲自确定。斯大林得知后全部同意并明确表示:毛泽东同志应该指挥谈判。
“和谈中最基本的原则问题,是限期撤出朝鲜境内一切外国军队;其次是以三八线为界,恢复1950年6月25日前的状态”;“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是有理的;以三八线为界是有节的;争取提早结束战争,于朝、中两国人民是有利的。”毛泽东制定的这一谈判战略使中国处于有利位置。
毛泽东亲自点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以及精通外交、擅长谈判的李克农和乔冠华组成谈判代表团,提出了谈判策略:“当美国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我们应审时度势,把战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谈判时,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力争停战条件公平合理,符合国际公法,以利于朝鲜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但从全局出发,在不损害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问题上可以做一些妥协或者让步,以避免谈判破裂,推动达成协议,实现停战。应掌握这样的原则: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毛泽东预见到谈判期间,敌人可能会玩弄种种阴谋伎俩,可能乘机对我实施突然袭击。7月2日,毛泽东要求志愿军“极力提高警惕。我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7月9日又在电报中指出,“我前方部队,必须鼓励士气,继续英勇作战,千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要作此次可以和下来的打算,而应作此次和不下来还须继续打、还须给敌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歼灭,然后才能和下来的打算。”毛泽东不但为谈判代表团制定了战略策略,而且为志愿军配合谈判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