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理财产品惊现中国版"庞氏骗局"

2009年10月30日 09:44   来源:扬子晚报   
    美国亿万富豪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案才落下帷幕,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却惊现“庞氏骗局”的诡影。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前天发布了9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分析与评价月报,称国内理财领域中循环贷款类理财产品的操作思路类似“庞氏骗局”,也是拿后面投资者的钱为前面的投资者支付本息,需引起注意。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类产品还只存在理论上的“庞氏骗局”风险,识别这类产品的关键是看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是否与对应贷款的到期日一致,如果不一致,投资者就需要当心。

    社科院报告:理财产品竟似“庞氏骗局”

    记者昨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网站看到了这份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段时期,国内理财领域中循环贷款类理财产品的操作思路莫名地显现出“庞氏骗局”的诡影。某款理财产品的本息支付就被宣称来源于贷款主体偿还的本金、新发理财计划的募集资金和信托贷款转让资金三个方面。用新发理财计划的募集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本息收益,难道是中国版“庞氏骗局”?

    所谓“庞氏骗局”,就是用新投资者的后续投资资金支付给老投资者作为本息收益,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也就是俗称的“空手套白狼”。为什么市场会出现这样的理财产品?报告分析认为,自200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不断曝出零负收益现象,这也让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债务“窟窿”,因此不能排除个别银行出于某种原因不愿自行偿付,转而“算计”起投资者新进资金的可能。

    银行人士:产品确实存在但风险不大

    南京一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这类循环贷款主要是投向一些期限较长的项目,由于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期限一般都比较短,因此有可能有银行通过循环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来为这类项目提供资金,由于项目周期长,短期很难收回贷款本息,因此,这类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本息需要由下一期产品募集的资金来支付,确实与“庞氏骗局”的运作手法很相似。他还告诉记者,自己确实在市场上看到这类理财产品,但数量很少。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能发行这类循环贷款的项目一般都是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相关贷款企业也一般都是国有企业,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小,否则银行也不敢接。因此,投资者对这类产品也不用过于担心。

    教你识别:看与贷款到期日是否一致

    据报告披露,9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信贷类产品环比涨幅接近一倍,原因主要在于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了上半年信贷额度的高速增长,商业银行为替换存量贷款或新发贷款,大力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

    那么,投资者有没有办法识别这类理财产品呢?对此,招商银行[13.310.08%]南京分行理财经理胡燚告诉记者,一般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都会写明理财产品对应的贷款企业性质、贷款投向和贷款期限,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最为关键的是要看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期和产品对应的贷款到期日期是否一致,按照银监会规定,这二者是应该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要小心了。陈春林

(责任编辑:郭彩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