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说,随着价格上涨的中国商品出口至全球各地,通胀可能成为一个令全球担忧的问题。文章中说,导致中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正在进入“刘易斯拐点”———大范围工资上涨推动物价水平走高。
“刘易斯拐点”出自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了巨大的廉价劳动力,从而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即所谓“人口红利”。但伴随出生人口基数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将逐渐消失,具体表现为:“用工荒”浮出水面;非技术性劳动力市场生存空间急遽挤压,传统的依靠资本积累扩张型增长方式即将走到尽头;工资开始迅速上涨。美国银行-美林近期也发表报告认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消费者价格指数升幅将会增至4%左右。
“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间有正相关关系,“刘易斯拐点”的到来,表明我国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这一点也能从目前的“招工难”得到印证:招工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提供的薪水普遍高于最低工资。如此,中国相对于其它低工资国家正在失去竞争力。有迹象表明,部分在华跨国企业已打算撤出中国,迁往印度、越南……
随着劳动力逐渐成为稀缺要素,将导致资本报酬递减,以往我国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全球产业价值链条中众多“价值环节”,并非每个环节都创造等量价值。高附加值价值环节一般就是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谁抓住这些战略环节谁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也就控制了该行业。目前,我国产业经济整体处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发展状态,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掌握核心知识产权,高端产业链已大部分被其占领。今后我国经济要实现更为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科技能力。经济大国与经济强国的差别就是其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分工,产业升级的本质就是高生产率产业(高附加价值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笔者以为,“刘易斯拐点”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很难绕过的一道关卡。为此,我国必须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分工趋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按照战略目标,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才培养,通过体制创新,创造出一批具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引导全球生产要素向我国汇聚,通过市场力量来成功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王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