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专题 > CE资料卡 > 法兰克福证交所 > 法交所资料 > 正文
中经搜索

法兰克福上市的中国公司

2009年10月13日 14:5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法兰克福上市的中国公司:

    1、工友机械


    2007年3月30日,工友机械有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所成功挂牌上市了,这是中国内地企业在德国上市的第一股,更是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在德国上市的第一股。此间媒体认为,这标志着在世界范围内纷纷争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战”中,德国证券交易所迈出了重要一步。山东工友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大的木工机床生产厂家。据介绍,山东工友发行价2.68欧元(1欧元约合10元人民币),2007年度市盈率仅为6.4倍,远远低于中国当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平均30倍的市盈率,故股价上升空间较大。公报称,工友集团将通过私人配售的方式出售股票,融资金额达450万欧元。德国交易所集团股票市场业务开发部门负责人赖纳?里斯当天对工友集团上市表示欢迎。他指出:“由于资本费用低、流通性高,法兰克福证交所为跨国公司进入欧洲资本市场提供了出色渠道,希望这一积极信号能吸引更多中国公司上市。”据悉,山东工友集团于2004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工厂设在山东威海,主要生产木工机床。

    2、中德垃圾

    2007-7-9消息:上周五,第一家中国企业“中德垃圾技术股份公司”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ZEF”。中德公司解释这一缩写的官方版本是:Z代表中德的“中”,E代表英语的“环境”(Environment),F代表“焚烧炉”。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垃圾焚烧炉。“中国的第一家环境保护企业选择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实了德国在欧洲环保技术的领先地位。”德国法兰克福市第一市长佩特拉?罗特表示,“中国在环保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德垃圾技术在国内运营主体为福建丰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中国医疗垃圾焚化设备市场占有35%份额。

    中德垃圾技术2006年营收为1900万欧元,其中净利润800万欧元。

    ChinaVenture北京时间7月9日消息,中德垃圾技术股份公司(ZhongDe Waste Technology AG)于7月6日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ZEFG.DE,发行股票420万,每股26欧元,融资1.092亿欧元。中德垃圾技术价格为23到26欧元,开盘价为30欧元,在第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31.50欧元,当日总成交量超过135万股。

    3、亚洲竹业

    2007年11月消息,继中德环保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成功上市,竹制品生产企业――亚洲竹业于8日启动公开招股,计划于16日在法兰克福上市,成为第二家在法兰克福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

    亚洲竹业拟公开发行558.67万股,计划融资7500万欧元,将主要用于应对未来竹林长期短缺的趋势,并扩大对竹子和竹笋的加工能力。据悉,亚洲竹业在德国注册,工厂设在中国福建,拥有愈3.6万亩竹林的资源,经营业务包括出售作为家具、造纸和建材等行业原材料的竹子,以及将绿色有机食品竹笋出口到日本等地。2006年,公司营业额1089万欧元,增长79%,税后利润达394万欧元,2007年上半年营业额达537万欧元。据介绍,亚洲竹业瞄准国际市场,其最大卖点在于橡树通常需要60年成材,而竹子生长迅速,且竹材质地更加坚硬。公司还希望投资建设自己的竹材地板厂,预计2009年投产。

    4、其他:

    据德国《金融时报》(www.ftd.de)消息,继中德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法兰克福证交所成功上市,并融资7200万欧元后,又有若干家中国公司计划于年内在法兰克福上市。其中包括Asian Bamboo(拟于11月份在高级标准板块上市,计划融资7500万欧元)、网讯技术有限公司Vtion(计划年底在高级标准板块上市)和手机零部件生产商GCPC(计划于11月份在初级标准板块上市并在自由市场板块进行交易,拟融资2800万欧元)。

(责任编辑:龚磊)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