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正式生效的《东盟宪章》明确规定,东盟共同体将由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组成。建成后的东盟共同体将使东盟具有一个目标、一个身份和一个声音,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早在1992年举行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东盟就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力争通过推进贸易自由化提高合作水平和经济一体化建设,增强东盟的整体实力。
随着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经历了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东盟国家普遍认识到,只有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建立本区域自觉应对外部冲击的多种机制,才能保证区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的设想开始应运而生。
2003年10月,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发表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其三大支柱分别是“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这标志着东盟将由较为松散的以进行经济合作为主体的地区联盟转变为关系更加密切的、一体化的区域组织。
为进一步推进东盟一体化建设,2004年11月,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为期6年的《万象行动纲领》,以及《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并正式将制订《东盟宪章》列为东盟的一个目标,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寻求法律保障。
2007年11月,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宪章》,明确将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写入宪章。与此同时,会议还通过了《
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2008年,东盟还逐步完成了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以及第二次东盟一体化行动计划蓝图的起草工作。2009年3月,
第14届东盟峰会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
此外,东盟还积极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由外长组成的东盟协调理事会及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3个理事会等。东盟各成员国还同意增设两名副秘书长,分别负责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和共同体及机构事务。
东盟共同体建设的举措不仅提升了东盟国家的整体影响力,也使世界上其他国家和组织进一步认识到东盟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中国等国家已向东盟秘书处派出或宣布派出大使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