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专题 > 金砖国家财经专栏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媒:中俄谈判把南海钻井平台转到北极取代西方

2015年01月05日 08:20   来源:环球时报   

  日本《外交学者》1月3日文章,原题: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国和北极 目前,俄北极近海能源计划处于中断期,制裁促使西方企业纷纷离开俄罗斯,造成这些项目前途未卜。但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西方公司留下绝佳机遇,中国则处在受益的理想位置。

  最近10到15年,中国一直有条不紊地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在北极的活动。俄当前与西方的关系可能大大促进中国的北极行动,这应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谈及中国在北极的利益,今后该国对能源的需求只增不减。北极能源和航线为其提供了吸引人的多样性和安全,也将极大地减少运输成本。为追逐来自北方的众多机会,中国已迈着坚实步伐在北极打造金融和物质存在,将自己融入北极事务的对话中。

  那俄罗斯为何“转向东方”?传统上,俄在北极能源开发中显然更倾向于同西方公司合作。但早在2014年制裁前,与西方关系的紧张就改变了莫斯科的盘算。后者觉得,更明智的做法是扩大能源伙伴及客源,避免过于依赖西方。能源匮乏的中国于是成了俄多样化战略的天然伙伴。迄今,俄的东转基本在按照自身节奏来,但今年的制裁造成巨大损失,俄需要资本和资金,可伙伴选择已十分有限。在北极问题上相对中国的谈判,俄越来越处于弱势地位。

  西方的制裁后来矛头明确指向俄在北极的能源开发。西方企业撤出在俄北部的作业。此种情况下,俄转向现成的中国伙伴——一个不会不利用俄罗斯的孤立来谋取利益的国家。

  资源丰富的喀拉海可能是西方制裁令中国获益的头一个地方。埃克森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共同发现了北极地区这个庞大油气田。在完成了大量复杂勘探和钻探任务后,埃克森如今被迫撤出。这样一来,俄面临一项成本高昂的任务,不得不寻求伙伴——而中国处于取代埃克森的有利位置。俄已开始与中方谈判,将南海钻井平台移到北冰洋以取代西方设施。俄石油公司还签订合约,把俄最大油田之一的10%股份对华出售。这表明莫斯科愿意在对国家重要的项目上与中方合作,以减轻制裁带来的重压。

  无疑,与北京的合作关系不会抵消西方制裁的影响,却给莫斯科提供了众多其所需要的:便利、资本、金融支持和现成客户。西方压力增加后,这还给了俄罗斯一条出路。

  今后,中国必将逐渐扩大与俄的贸易和北极伙伴关系,进而达到相当大的程度。这会造成一定的经济依赖。西方制裁前,俄中贸易已在不断扩大,制裁加速了这个进程。(作者安德烈亚斯-屈尔斯腾,陈俊安译)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