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4日电(新华国际时评)共塑新动力 共享新愿景
新华社记者韩墨 傅勇涛
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开放包容,共同激发创新活力……在24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五个“共同”,发出携手亚洲各国合力前行、合作共赢的“中国之声”。
过去几十年间,亚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经济增速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贸易规模已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中、日、韩加东盟的经济总量已超过北美和欧盟经济圈。亚洲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人们已习惯于将亚洲看作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对它寄予引领全球发展的厚望。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原有的增长节奏被打破,区域贸易架构和国际治理体系转入深度调整,重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突破尚未出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都在前进路上遇到新的难题与挑战:曾经强劲的外向型增长遇到全球需求低迷的“天花板”,新旧产业的更替伴随着动力缺乏的“迷茫期”,全球资本的涨退给经济埋下一个个“风险点”。本次年会将主题定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一连三个“新”字,足见亚洲各国求新图变的心愿与决心。
新动力从何而来?新愿景如何展开?只能从改革创新中来,从开放合作中来。这一点,不仅被李克强总理在当天的主旨演讲中一再强调,也被中国过去三年多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实践反复证明。
新动力源自深度融合。亚洲是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单打独斗不如结伴而行。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认识到,只有同舟共济,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大量整体性问题。从“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亚投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再到提议筹建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方案,无不强调深化亚洲经济的粘合力,扩大与亚洲经贸伙伴互通互鉴、互惠互利的空间,让亚洲人民共享融合发展的红利。
新动力源自开放包容。多年来,物理通道、通关规则和人员流通机制的栓塞阻隔,以及横亘亚洲的基础设施和数据“鸿沟”,妨碍着亚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唯有开放包容、相互尊重,才可能确保地区的和睦和谐,才可能构建一个高水平的亚洲经济一体化框架。在此过程中,除了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还要追求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文化融通。创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提议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正是在这方面的积极尝试。
新动力源自改革创新。有创新,亚洲才有新未来。升级工业体系、接入“互联网+”,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完成绿色转型,都必须发掘创新的力量,让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竞相迸发。要激活创新,必须配以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创新和结构性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完善社会保障,打通金融和信息的管道,编织知识和人才的网络。改革与创新将成为亚洲国家寻求新愿景的必由之途。
面向未来,亚洲各国应有共筑远大前程的充足信心。博鳌亚洲论坛也为亚洲的领军人物们提供了激发思想、探寻路径、确定行动的绝佳平台。让我们以战略眼光、改革智慧、开放胸怀,寻求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最大公约数,共塑新动力,共享新愿景,让光辉灿烂的亚洲大陆焕发勃勃生机,引领全球经济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