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董明珠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
陈泽民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集团董事长
王小兰 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董事长
制作:国际部 主持人:何振红
主持人:欢迎各位企业家代表委员,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八期两会沙龙。很多老朋友都知道,每年两会期间,我们都会举办两会沙龙,邀请企业家代表委员聚到一起,在两会这个舆论场中发出企业家集体的声音。今年,我们把活动现场搬到了中国经济网的演播厅,进行视频直播,相信企业家们的声音会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今年我们沙龙主题叫做“历史关口下的企业抉择”。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一个判断——2016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我们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
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口下,企业和企业家该如何抉择?接下去的讨论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沙龙分三场进行,本场的主题是“互联网+”拯救实业。嘉宾有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代表;郑州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时代集团董事长王小兰。
我们现在开始本场对话。在开场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在网上已经疯传了,是董代表和雷军的一张照片,大家记得他们之前有一场很著名的“10亿赌局”。时间变化这么快,这个赌局还没有分出谁输谁赢的时候,董姐姐和雷军已经头挨着头去看手机了,其中的变化请董姐姐跟我们说一下。
董明珠: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我觉得都是外面演绎的,因为当时赌局10亿是我们对市场的坚守,可能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可能就是要被淘汰,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大家认为的传统产业是更具有支撑互联网发展的。如果没有传统产业,互联网根本就没有价值。只是说我们的传统产业如何能让技术升级,能够更加提高我们的效率和效益。所以严格来说,实际上因为有了互联网这样的工具,让实体经济能够有如虎添翼的感觉。
主持人:我们已经听出了话语之间的变化,董姐姐说互联网经济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实体经济其实也需要互联网给它融合以后带来新的发展。可能这是你和雷军之间看手机的重要变化。
董明珠:因为我带的是格力的手机。
主持人:网上有人问,董代表你格力做手机有没有空间,董姐姐很温柔地说,做手机有没有空间你去问雷军嘛。为什么?
董明珠: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做更多的解释,或者是更多的说明,大家都认为雷军是手机的象征,所以我觉得可能雷军说更加有意思一点。
主持人:雷军如果坚持去做手机,你也会坚持把格力手机做下去。
董明珠:因为我觉得,我能不能做下去不是我做的决定,是消费者和市场做的决定,你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满意和喜欢,那就是你的市场,你就能做下去。
主持人:今天网上有人有一个段子,说早知道你们俩打赌的时候就应该在一起,两年以后就真的在一起了,干脆就生产一款手机叫米格吧,格力的制冷技术可以让小米手机发烫的部分解决掉。有没有可能你们联合出一款“米格”、“格米”之类的手机呢?
董明珠:我觉得大家出发点很好,愿望很好,但如果真的任何一个行业只有一家,就没有竞争力了。一定是几家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竞争才能进步,如果没有竞争是不能让这个行业发展前进的。所以我觉得并不是格力跟小米合作就可以做大做强,更多是通过竞争才能做得更大更强。而且这种竞争才会给市场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享受。
主持人:有可能合作吗?竞争肯定是存在的。
董明珠:我没有想过,现在我也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们可以展开想象,互联网遇到实业的时候,或者是实业遇到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去除两个行业的壁垒,让它都往中间融合一下,也许这个反应就不是一个物理的反应,就不是1+1的感觉,可能就是一个化学的反应,出来一个新的行业,有可能是这样的,姐姐你也可以考虑。
董明珠: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做实业,因为我觉得实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今年政府报告当中说得更加具体一点,而且是围绕着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来推动2016年整个规划,更重要的是,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开局很重要,但是这个开局年又遇到不好的事情,对于整个全球的经济形势大家都带着一种焦虑,所以我觉得这时实体经济显得更加重要。
主持人:谢谢董代表,我们听听王委员的,我们还从刚才的那张照片开始,当你看到雷军的照片和董代表的照片在一起的时候,你心里升起的希望是什么,是两个继续竞争下去,还是两个一起生产一款“米格”的手机?
王小兰:其实我想雷军和董代表都没有想过生产一款“米格”或者是“格米”的手机,我来自中关村的企业代表,跟雷军接触得更多一些,我与董代表共同作为女性企业家,我从情感上跟董姐姐,其实她可能是董妹妹,跟她更有相通之处。我同意她刚才的说法,市场是竞争的,没有必要一种模式发展,很可能五年之后就没有手机了,是另外一种穿戴设备,可能就是眼镜,所有手机的功能都变成在眼镜上了,不影响我所干的任何一件事情。就是可穿戴的东西都有可能,到那时既不是“米格”,也不是“格米”。也许中关村有很多新型的公司暗自在想,雷军,董姐,你们那个时代就会被我们颠覆了,这个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主持人:那个时候互联网和制造业,和实业之间还有明显的分野吗?还是一种新的状态?
王小兰: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两件事分割起来说,作为做实业的人,我听陈代表说了一句,我们的工厂都是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智能化的产品,离互联网不是很远很近的问题了,我们一直在互联网上做我们的工作。之所以过去人们把这两个问题对立起来看,我个人的理解,一种说的是“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种说的是我们这种制造业通过智能化或者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来提升我们制造业实业的水平,完全是两件事情。非要把它变成A和B,A大于B或者B大于A,没有意义。
主持人:我记得一个企业家去格力考察,当然他可能是互联网领域的,我拿出来说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在探讨合作有没有可能使格力更加互联网化一些?当时董姐姐没有在场,是分管技术的一个副总裁在,他说其实格力十
年前就在做这件事情。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我们做的时候可能不叫互联网或者不叫“互联网+”,当时叫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用信息化去改造工业化,那个时候已经在做了,有一些大数据,云计算,包括一些连接的事情,只是没有把它叫做互联网而已。所以,其实说中国制造和互联网之间没有这么强的分别我也同意,我们听听陈代表的观点,您看到照片的时候在心里生出什么样的想象,您有什么样的希望?
陈泽民:我不关注那些东西,所以我没看见,看见了我也没有什么体会,那么多照片,就只是看看而已。正因为她是名人,要是普通人就太正常不过了,因为是名人大家,又炒成一个新闻了。所以我觉得很正常,不要去猜,不要去编故事,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我们这张照片是说两个行业才有价值,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互联网+”拯救实业,不管怎么说,制造业是需要升级的,我们说的供给侧改革也好,现在要说的转型也好,其实制造业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在升级过程中互联网因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陈代表你的行业是怎么来运用互联网技术的?
陈泽民: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出现,我们以前都是打算盘,后来有了计算机就用计算机,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先进的技术摆在那,傻瓜才不用,大家都要学习它、了解它、拥抱它、利用它,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也不能千篇一律。有的企业适合用,有的企业就不适合用,很多用了以后都立竿见影,有的生搬硬套,不起作用。我们在利用它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行业的情况,分清轻重缓急,还有用多用少、选择怎么去用,都有关系。它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但用总比不用好,了解它总比不了解好。
我们企业是传统的制造业,互联网不但用于产品的新渠道的销售,还有产品创新、管理。用到互联网后可以带来很多,还有包括企业管理,我们以前开会大家都坐到一起,现在你都不用集中了,一直到世界各地,拿着手机大家都在一起开会,效率提高了。先进的东西提高了你的效率,但是还在进步,说不定什么时候出现新东西又比这个好,“互联网”、“物联网”,不知道什么名字又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的事物,保持不断前进。
主持人:问一下王委员,陈代表说互联网对实体实业来就是一个工具,我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要来决定它的使用程度。您来自中关村,你们公司有非常多的建树,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王小兰:我可以换一个词,叫“泛互联网”的概念,用这个词来讲这个事,就容易说得清楚。同样都是互联网的技术,一种是今天说的“互联网+”,它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延伸到电商等等,这是一类。另外一类就是把互联网技术作为我们提高生产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智能制造、智能化生产的工具,它也叫互联网,不能把“互联网A”,“互联网B”理解成一个模式,好像只有做电商的人才拥有“互联网”这个词,我们干实业的好像不属于互联网,其实不是这样的。
第二个问题,确实我也同意刚才陈代表讲的,这样的一个好技术,确实对我们制造业有好处,因为我们不是为了互联网而互联网,我们之所以要拥抱它,说到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效率,就这么两件事情。我们充分享受互联网的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如说陈代表是做食品的,我们是做装备制造业的,检测仪器,焊接设备等等,刚开始我们仅仅把自己的一个孤立产品智能化、互联网化了,把它的数据上传到“云”以后,我们确实不知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当我们把所有的检测仪器都变成了智能仪器,所有数据都上传到“云”以后,你会发现大数据给你带来很多新东西,包括我们生产的焊机是孤立的,但现在联网智能化以后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的技术对我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很大的帮助,跟所谓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主持人:王委员把“互联网+”的概念分成两类,一类是“互联网A”,是我们目前在消费领域说得特别多的;另外一类叫“互联网B”,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在“泛互联网”概念里的一个“产业互联网”概念?“产业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制造业更重要的是降本增效,我们知道工业发展这么多年一直的核心问题就是降本增效,降本增效了企业就有利润就能活下去,董姐姐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董明珠:其实我觉得这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把互联网讲神秘了,认为互联网好像是代表科技,甚至于把它称为在天上的感觉,所以人们就觉得互联网创造出了很多的故事。
说到格力,我们在1995年有计算机的时候,就开始把这些工具运用到管理当中去了。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包括王委员刚才讲的要做数控机床,要做物流自动化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用上这个工具,没有这个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觉得互联网不属于某一个行业,应该属于所有愿意创新的人。其实互联网真正的创造并不在我们这,我们也是把别人的互联网拉来进行包装,甚至于把它做成应用,然后通过舆论来传导,突然好像变成它代表了互联网,实际上并不是。
主持人:我觉得认识上基本是统一了,我谈一谈制造业,制造业的下一步,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反复强调“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我记得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也发文让这两个计划结合一起发展,这会对制造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尤其是像格力这样的制造业的领头公司。
董明珠: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改变,但是你们可能没有看到政府报告,我们当时是坐在那里听的,其中有一句话叫“中国制造+互联网”,所以制造业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根基,我们讲所有的东西都是空的。作为制造业,有了互联网就如虎添翼。
互联网不仅是成本效益,还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进入自动控制的时代,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无形之中有了更好的控制标准。我们原来都有标准,但是在运作或者在生产过程当中,因为有人为因素,所以可能会出现不达标的情况。而自动控制就改变了这个问题,可以确保产品质量,未来制造业比拼的是设计和创造,而不是生产,这就是我们未来智能化带来的一个新的改变。过去你可以不设计一个好的技术,没有什么先进的东西,你用广告就可以。所以我讲有的企业就忽悠消费者,别人一看广告就说那是好啊,我就买你的。但是以后不行了,这个以后是蒙骗不过去的,我讲这句话,别人可能认为同行是冤家,我只有用这个事实告诉大家,一个好的企业,第一个标准就是诚信。因为一个好的企业如果不讲诚信,你欺骗消费者,最终市场一定会抛弃你。所以多年来,有人认为格力好吃亏,你用的筒管比别人厚,别人用冷轧板你用镀锌板。如果你只是用一个新概念让消费者买,消费者今天买你的,明天肯定他就不是你的消费者,而格力的消费者终身都是格力的消费者。比如有的品牌号称“一晚一度电”,演变到现在一晚低于一度电,你不开当然低于一度电了,但是确实有一批人被这样的广告诱惑了。改成现在一晚两度电,通过这样的广告演变,消费者已经对你失去信心了,你坑害别人就是坑害自己。我一直坚持这个原则,制造业在互联网的时代逼着我们要更加重视诚信,诚信,诚信!
主持人:互联网时代给制造业带来了一些挑战,以前信息不对称,我们可以通过广告、告知信息来描述你的产品;今天用户把他的使用体验快速放到网上的时候,产品品质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瑕疵就会看到的更多一些。
接着刚才那个话题,董代表他们正在做一件事情,比如说自动化。格力的自动化应该是在中国的制造业公司、世界的制造业公司中是更加领先的,现在有一个新型的业务把它的自动化技术变成了智能机器人,帮助其他的工业企业进行改造。这件事情我就想到刚才她说的“中国制造+互联网”,刚才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她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这么写的,她就笑了,这是中国制造引领互联网的一个方向,对吗?
董明珠:因为我们做空调,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么多年坚守“专业”这两个字,今天很多人提出质疑,说董明珠你现在的格力不是专业化了,我还是坚守,认为我们是专业化。我们只是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模块,刚才王委员讲,如果你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另外一个领域的时候,你应该大胆去做,我认为这是对市场负责任,并不是你生存不下去,这是两种不同的特点。我们为了技术的更多延伸,这样的多元化值得去推崇;你为了赚钱在这个行业混不下去了才走多元化,本质是不一样的。
我们格力空调,2015年虽然经济下行,我的销售额也下滑了,因为我进行了价格调整,我调整了价格反而市场份额更高了,差不多接近50%,还是蛮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为什么很开心,今天没有看到我有愁容,因为今年我的利润率更高了,达到了12%,三年前我们利润率只有7%,现在达到12%,几乎接近一倍的利润翻番。
主持人:制造业12%的利润率,非常高了。
董明珠:“互联网+”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变革,我们的效益来自于我们的管理,我们的利润率更高,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因为我们的企业需要大量设备,当时我们在国内买不到达标的设备,数控机床,我们要精确到一个头发丝的1%-10%的误差,这个精度高到没有人能满足我的要求,所以我们采购的设备都是德国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地球那么大,我们都是国际化了,我们为什么要靠人家的技术生存?能不能有一天我们的技术让别人依靠我来生存?就是价值观取向的问题,这是触动我一定要进军装备业的主要理由,格力坚持了自创原则,我们不是进入到这个领域,匆匆忙忙跟别人的技术斗一斗,我们宁可慢一步也要坚持原创。格力全是靠自主研发开创的技术来支撑它的,我们的数控机床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跟德国比还有差距,我们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未来三年中国所有高精尖设备在我这能提供,不需要再到国外。像马桶盖,电饭煲一样,这种小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制造。但是,我们的工业技术不标准,一个消费者买了电饭锅,煮熟的饭就是不行,99度,差一度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做工业的企业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跟自己过不去的思维,才能做得完美,这是我进军装备业最自豪的一件事,我们掌握了核心科技。
主持人:这也是格力多年制造业深耕积累的实力,不知道王委员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当制造业用智能化发展速度给互联网带来一些发展空间的时候,那时候制造业是否就可以成为引领者?
王小兰:我换一个角度回答你这个话题,有点绕,我跟董代表有殊途同归的路,或者这样的一个想法,因为我们本身是做检测仪器、做焊接设备的,原来这些设备都是孤立的一台台设备。用到互联网以后,或者说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下,在自动化数字化等等的发展下,我们现在也开始把焊机变成了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的焊机,单台数字化焊机联网变成了集群数字化的东西。再往下我们也在想,因为你已经都给它集群了,已经数字化了,工艺人员在车间点一下pad,所有焊机就能点火能往下焊了。过去要八级焊工来做,现在不需要了,是不是应该有机器人来做这个事?所以我们也在做焊接机器人,因为机器人是一种态度,而且我认为它在未来十年内是有刚性需求的,因为人口红利等等,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分很多种,搬运、分拣、焊接,我们用机器人焊,我们就往前走了一步。我们拥抱互联网不是用概念,我们是一步一步把这个产业从原来所谓“作坊式”的生产,向着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去发展。
主持人:从王委员、董代表的讲话里面可以看得出来,制造业往智能化转变使得互联网应用空间有了巨大提升,刚才你说“互联网A”更多在消费领域,现在发现它在工业领域或者其它的产业领域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结合也有可能是它的主体,这是互联网公司也有可能是制造业公司,从目前来看还是制造业自我变革推动得比较多一点。
董明珠:互联网领导制造业是不可能的,永远是制造业领导互联网。
主持人:你们两人刚才都没有给我肯定的回答。
董明珠:刚才王委员说了,把互联网运用到离心机、叶轮、重新加工、精加工,过去一个人守着一台设备,现在根本不需要,以后我们人干什么去?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有点恐慌,失业、就业问题已经摆在这了。其实我觉得就业方法是很多的,我们最缺的是人才,我们不缺一个铆钉,拧螺丝钉简单的操作工,实际上这些东西一定要把它解放出来,我们企业更要对这些人负责,不能把他们推向社会,应该给他们再教育、再学习。当然有些东西是政府要做的,作为企业来讲是你的员工,就不能简单地推给社会,让给政府来管。格力现在有技术学院,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普通工人、高中生、技校生再培训,让他成为智能的管理者,这就是前途。我也不是慈善机构,也养不起那么多工人,现在成本高了,员工工资待遇都高,我全部用设备,一个人能看到所有设备,就减掉了9个人,自然他的工资就可以提高。你不提高,那么通胀来了,物价上涨你跟不上时代涨工资。你要比物价涨得还要快才行,必须要去创新。
主持人:让工人成为人才,提高他自己就业的技能,可能这些问题就好解决了,我们听听陈代表的看法。她们两个说到了公司的制造业升级、往智能化转变做的一些工作,从三全来看,你们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怎么实践?。
陈泽民:我们早都开始用所谓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包饺子,搞各种各样的东西,已经全自动化了。实际都是机器手、机器人,不要人去做了,但是它是逐渐在升级换代的,逐渐把传统的制造变成了现代化的“智造”,但是它的整个工艺还是靠人去设计的,还得培养高端的设计人员,还要有高端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亲自去动手,而是要精益求精,制造出来那种非常精的、高的产品。德国人为什么它的东西很好?都是精益求精,一个很小的细节都非常注意。工匠的精神加上智能的制造业,我们的产品才能够升级换代,才有前途。我们现在机器做出来的产品已经超出了人工做的质量了,因为它非常规矩,没有人为的因素,它超过了人做出的产品。
主持人:你们公司机器的使用率非常高了?
陈泽民:基本现在水饺厂都是。我们原来手工搓汤圆,现在都是机器人来做,一天400多吨。产量提高了,质量提高了,而且还绝对标准,智能化生产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利润。
王小兰:我想再把刚才的观点总结一下,我只是想做一个特别通俗的比喻,做一碗面条。我们这些人是制造业做面条,过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他们不做面条,面条还是我们生产的,他们只是用一种新的模式告诉你,你可以在美团网下单,这碗面条可以几点送到你家。消费方式上用了互联网技术,使他吃这碗面条更便利了,但是他不做面条,做面条的还是我们,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面条怎么做得更好、更快。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我们除了用自动化、机器人解决这个面条做得更好,还加上我们的大数据。将来我们也能做前端的事,你几点几分要吃这碗面条,面条是我造的,我学送面条那个东西,说实在的是分分钟的事。首先要把这碗面条做好,用最好的技术把面条做好了,剩下那件事对我们来讲不是很难的事情。我是想说明刚才说了半天的问题,不是它引领我们的问题,本来分工是不一样的,但是再往前走一步,真的有可能我们会取代它。
主持人:王委员的总结非常棒。只要有人类存在,你总要吃面条,制造面条的公司是一定要存在的,不断去把面条做得更好吃、更适合你的口味。至于怎么找到它我都能做出面条来,也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变化,原来叫“互联网+”,这次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互联网”,这次变化的含义深刻。时间关系,我们这场论坛到这里结束,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