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在义乌举行,会议的主题为贸易畅通,共建繁荣,中国经济网全程媒体支持,图为跨国高峰对话环节上半场第二阶段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王泽彪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话题二 外资在“一带一路”中的机会
发言嘉宾:林卫基、王传强、赵昌会
主持人:
如果话题一讨论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情况的话,话题二我们要讨论一下请进来的情况,当然都是金融和银行方面的情况,话题二中有三位专家,第一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林卫基博士。第二位是尼日利亚第一银行北京代表处王传强先生。第三位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教授。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最重要的是央行,央行是银行的央行,央行的央行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面有请林卫基讲一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林卫基:
我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对全球以及中国的一些跨境贸易的投资有什么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贸易的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当然需要一个新的观点,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情况提出来的时候,对附近的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时候,怎么样会推进这个贸易以及金融中的一体化可以顺利地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推进金融以及贸易的一体化。帮助其他国家以及公司企业可以在全球中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三方面是在其他国家以及附近“一带一路”的60多个国家中,他们对这需求很大。我们可以在这里我们如何推动和帮助他们,当然这里有机会也有风险。
(PPT图示)在贸易的情况中可以看到有很大的改变,我们知道制造业以及生产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分化,特别是一些专业化的发展,有些图片证明在全球加剧里,很多国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特别是终端的生产品,可以把最终的产品做大。
全球一体化之后,在“一带一路”提出来方案下,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些国家,比如北非、中东以及一些中亚地区的国家,他们的经济体系已经提高了。特别是中国比之前的20年经济体系的相关性越来越大。“一带一路”的方案如何可以推动在不同国家的做法。一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减低贸易的限制,以及关税的配合。我们看不同的国家,国家有不同的税率,他们对这个贡献比较大。右边也是同一个情况,除了贸易关税减低之外,对国家的经济体系和基本面也非常重要。
第二,基建投资在“一带一路”如何做,很多亚太地区以及中亚地区很需要基建的需要,特别是融资的需求。很多基建方面的需求需要新的东西,比如在电池或者是交通方面需要很多新的建设。这方面的建设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融资。我们可以看到,融资的窗口是比较大的,比如一些中亚或者是亚太地区对融资的需求投放在基建中需要很多外资的参与,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国家,比如中国或者是其他一些发达国家,都可以提供融资。
“一带一路”提出了很多机会,特别是宏观的风险考虑,这是全球一体化之后经济体系互相影响之后会比较紧密,特别是某一个国家税退之后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税退。
第二,不同经济体系中有不同的风险,一些经济体系的架构以及法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观点,所以在融合和一体化过程中我们也要控制这里的风险。这主要是逐步的想法。在全球贸易变化中我们需要有新的观点,特别是我们觉得这是“一带一路”中的很好机会,给一些周边国家和企业推进了贸易和一体化,当然这里风险和机会是一起的。
主持人:
谢谢林博士,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亚欧大陆的事情,它连接着全世界,包括拉美和非洲,非洲是中国“走出去”非常重要的地方,并且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来往也迅速扩大,把非洲“请进来”也很重要,有请尼日利亚第一银行北京代表处王传强发言!
王传强: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王传强,我个人在非洲有超过10年的经验,各位专家讲得是宏观层面,我本人的经历比较特殊,过去十几年在企业中,我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尼日利亚华为那边,对非洲比较了解,只是近两三年跨入金融,所以在金融和企业之间有跨境,所以我讲的内容两方面都有涉及。今天的节奏比较快,还好今天没有非洲的朋友,否则他们很不适应。根据我的经验来讲,大家的效率和经验差别比较大。
我看非洲的话题比较大,我锁定尼日利亚来讲,根据最新的情况,有些信息大家知道了不再多强调。第一层面,目前它的人口达到1.73亿,这是非洲最大的市场,有报告说2050年尼日利亚的人口超过4亿人。最新的政治情况, 5月份新总统刚刚就职,现在是一个军方的领导,他在82年到85年的时候有一个执政经历,现在通过三次选举,又竞选成功了,他有很多政治诉求需要完成。目前,面临的几个挑战,他上台之后首先访问了周边的几个国家,讨论如何消除恐怖组织,还有是石油经济,必须要改善这个状况。另外商业环境以及基础设施都是目前的短版,所以,从这里看确实有几个挑战,但是对商家来讲,这是我们的机会,包括基础设施以及电力各方面,很多企业在从事这方面的事情,比如基础设施方面,尼日利亚是最大的单一市场,目前有最大的项目,比如亚海铁路,是尼日利亚最大的项目,有100多亿美金,所以市场容量毫无疑问。
其他的信息网上也有,目前,它的GDP超过南非,因为更新了统计方式,以前有很多领域,比如电信等领域没有记到GDP,所以落后于南非,但是换了一个方式之后先于南非。另外由于油价的影响,现在外汇储备下降得比较厉害。还有是汇率,波动比较大,这对中国很多企业是很大的挑战。另外也有政策的变化,比如政策投资,比如过境的贸易很多,需要很多的投资者。另外一些领域变得比较困难,比如家居、纺织等等。
现在新的领域中,过去很多企业在这里也有涉及,但是我想提一下这个领域比较新,即电力。目前提电力改革,他们的电力有三大块,除了输电环节是国有控制,另外两头都放开了,现在有十几个国有电场都在投标和出售,所以这里的机会很多。包括水泥、钢铁,在前一段时间,我去过唐山,现在唐山钢铁的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所以跟他们钢铁企业聊了一下,很多企业有这个计划,把过剩产能搬到非洲。
因为这个银行在中国的知名度比较低,但这个银行在尼日利亚都排在第一位,实力不用多说。
还有一个是全球的分支机构情况,除了非洲尼日利亚本土之外,我们在非洲周边可以看到6个国家里面有分行。在英国有一个全资分行,在北京等有三个办事处,这样和企业对接的层面比较广。
还有是代表处方面,代表处扮演得角色都比较相同,都是沟通当地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这里不多介绍了,比如代理行,还有金融机构,公司业务和贸易融资。我们的合作伙伴比较多,中国银行,以及农行,还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
比较典型的案例,当时和华为也有合作。我在非洲待的时间比较长,后续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多交流,如何在法律层面,还有如何融入当地社会,以及项目运作和安全防范。待在非洲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如果没有这个心态很难待下去,比如,我进出海关的时候,很多时候两种情绪的对立比较明显,来回的情绪切换比较明显,所以调整心态很关键。
其实非洲生活把握得好的话还是很有收获的,在待的过程中,我的家人都来待过,有点苦中作乐,比如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我们参加当地的聚会等等。非洲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当工作辛苦的时候,眺望海边就可以使心态更加平和。
主持人:
下面有请赵昌会教授做一个权威解读。
赵昌会:
我想今天大家来到这个地方,肯定有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中国设计,或者是以中国为中心甚至是中国带动的宏伟蓝图。问题是,如果我们仅仅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为中心的或者是中国设计的方案的话,我们会丧失很多机会。而且仅仅从业务角度讲,我们会失去很多本来抓住的或者有重大生意的项目。前面两位专家讲到的,无论是个人的体会也好,还是他们举得例子,希望引发大家联想的具体项目也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我们今后在很长时间之内树立一种全球观念,我们过去很长时间都在讲得要真正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
全球范围之内,从“一带一路”的角度来讲,你会发现,既然是全球市场,必须要有全球思维来配套。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几乎所有的市场都不再陌生,但是相对于某个行业的某个企业来讲,势头很大,但是还仅仅处于初试阶段。比如非洲,去非洲要有适当的心态,我在非洲也待过,同意这个说法。应该说,这个地方还没有得到中国企业切实的重视,非洲这个地方事实上在今后30年之内,大体上和“一带一路”的历程如果走完的话也要30年。大家要记住,非洲在很多时候是处于中国的下风,换句话说,在中国做得很多事情,在非洲除了当地社会转变心态以外,就业务本身而言,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的。
再举个例子,安徽有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在2001年时候差点破产,但是在马达加斯加承包了2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在中国进出银行担保和贷款的支持下,他一发不可收拾,在2008年时候,当时11个国家,合同总额接近187亿美元。2009年5月份的时候参考消息报道,它是中国第一家把总部从中国搬到非洲的公司,因为他在非洲太赚钱了。拉美市场和中国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最近十年,我们在非洲的贸易数倍增长,而且这个势头还在持续,相对来讲,拉美社会发展的形态和非洲有很大的不同,拉美的很多地方看起来很发达,但是倒退80年的话,我们看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跟他们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任务等等,他们很不高兴,觉得不是发展中国家。但是30年过后,拉美相对进步最缓慢的国家。还有南太岛国,这个市场容量有限,但是这个地区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价值,而且那个地方风光无限,那个地方的机会比非洲和拉美还要完备,因为社会非常稳定,政府和民众对中国非常友善。那个地方很多事情大家都没有想到,比如中国人吃的姜,是哪里来的,是斐济。中国人在斐济大量地种,可能适合种这个东西,长得非常好,这个生意成了斐济政府非常骄傲的农业方面的巨大的一种骄傲,对他们来讲,这是农业方面的生力军。如果大家从事远洋捕鱼业,那个地方的潜力更大。
就我个人而言,欧洲(所谓的旧大陆)以及美洲,我不大主张国有公司去那里投资,一方面是锦上添花,再一个地方,说政治风险的话,从我个人20多年的国家风险评估的经历而言,对中国企业政治风险最集中的是在北美和欧洲,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非洲、拉美亚洲地方,在这方面主要是安全风险。
对中国企业而言,不论是“走出去”也好,还是“请进来”也好,都要有一个非常自信和开放的心态。自信是因为自从2008年美欧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版图发生了巨大决定性的变化。以前发达国家经济好的时候全球经济也会好,如果他走向衰退,其他国家也会拉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以农矿产品为主出口的国家这些国家受伤很重,但是中国的崛起,大体上改变了全球经济循环的态势。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不仅成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长远的动力,如果我们具备充分的放眼世界的胸怀,也会发现,全世界的不论是资本、人力以及其他资源都可以融入到中国“一带一路”的巨大的蓝图中。在座的诸位,可以讲,“一带一路”将来怎么样,我们国家的前途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座诸位个人努力,取决于我们大家是否愿意,以及是否有决心成为新一代能够推动新的经济模式,并且能够使自己的企业在奋发图强的基础上,成为你行业的佼佼者,主要是取决于这种雄心壮志。
谢谢!
主持人:
下面进入互动环节,时间关系,只有两个问题。(注:可同时提问第一阶段嘉宾)
杨平:
我想问银行业协会的董先生,现在在“一带一路”的布局上的中国金融的现状是什么情况?
第二,如果做布局的话,有没有国家层面的安排,不管是通过政府还是协会,如果没有的话,仅仅是各个企业各自为阵还是怎么样?也表达对王传强的敬意,很棒,向您学习。我有一个朋友在非洲做企业,对他们的号召是愿意在国内当白领,还是当非洲酋长的女婿。30年前援非的时候是世界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现在是个人发财,如何把新的动力建立起来很重要,不然是苦中作乐了。
董希淼:
我对“一带一路”银行的布局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是你的问题非常好,这到底是国家战略还是银行自己布局,我觉得这确实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在都是银行自己做布局,而且这个和“一带一路”不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现在所作的工作,工行银行根据自己对海外市场的理解,自己对现有机构的情况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些布局,其他银行也差不多。包括农行都差不多,每家银行有自己的海外策略和战略。但是这个战略可能需要两个结合点,一个是和整个国家战略,和整个走出去战略需要结合。第二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做一个结合。如果有结合的话,可能还是刚刚开始,因为“一带一路”战略也是刚刚提出来。可能这一块机遇会多一点。
下一步,一方面是国家层面可能需要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大致的引导,但是,更多的我觉得是银行层面,自己对这个业务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考虑。那么商业银行做一个企业,我觉得国家有大致的布局,但是不是说你一定要在尼日利亚设一个点,或者是在斐济设一个点,更多的自主权还是要交给银行,由银行自己做一个布局。
市场是最好的动力,银行的海外机构的布局,如果看到了市场有潜力,银行自己去布局,这样更好。
赵昌会:
我补充三点。
第一,中国的金融业的海外布局存在着非常沉重的巨大的惯性。我的观察是,所有的银行只要想设海外分行的,比如纽约、伦敦,实在不行像新加坡这些地方,所以看的还是过去讲的“大码头”。这在所有的银行里,包括保险业依然都是这种想法,也就是说没有准备过。
第二,中国的银行业落后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我的体会是十年左右,在80年代的时候,中央提出了要求,不是一般的号召,中国企业走向哪里,中国的银行必须跟向哪里。但是没有得到贯彻,建行也好中行也好,在非洲有限的几个点。
第三,全球经济版图的巨大转变,在银行界没有认识到这个东西,没有把这个作为自己的银行顺着世界潮流走,哪怕是这种转变稍微晚一拍都可以,但是都没有跟上。如果作为动力,必须要两个方面,既内外兼修。此外,国家要有实际的而且是一定意义上的指导性的要求,不这样不足以整合中国金融界力量。从总资产来讲,中国很多银行都在前20名,前10名有五家是中国银行。主要内因在内部,除了认识这三个因素,还要认识到全球的趋势,银行界的高管,媒体的舆论,以及企业界的实际需要,要加强这方面的呼声。
主持人:
谢谢三位嘉宾,由于时间关系,现在进入茶歇时间。
(发言文字由论坛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