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议题,各国纷纷为雾霾开"处方",出台法律、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汽车加装过滤器等,这些都值得借鉴学习。
中国:环境纳入官员考核 统计显示,2013年雾霾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2013年6月中国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2013年9月中国又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2014年1月1日起,中国将有161个地级城市向社会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并参与空气质量排名。
英国治霾:空气法案 图为“西安雾霾VS伦敦雾霾”的对比照片。伦敦曾被称为“雾都”,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雾笼罩。1956年,英国颁布了《空气法案》,减少煤炭用量。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不到10天。
法国:管理措施+经济手段 法国于2010年颁布《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实施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
美国:区域环境管理框架 美国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德国:汽车使用环保贴 德国一些城市采取了“环保贴”措施,即根据汽车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情况,在车玻璃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同时把城区分成4个不同区域,竖起标牌标明贴有何种颜色“环保贴”的车辆可以通行,违规者将被罚款40欧元。
日本: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是日本治理污染的重要措施。东京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2003年,东京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该市。东京所有出租车使用的都是天然气。
意大利:汽车征税 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的汽车征税,工作日7时至19时,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税才能进入市区。罗马实行“绿色周日”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车才能上街行驶。
巴西:环保写入宪法 作为新兴经济体之一的巴西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也受到过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巴西用整章篇幅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纳入行政、刑事和民事范围,严格执法和惩处。同时,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和协作,推行严格的环保官监察制和环保许可制,拒绝将经济发展置于社会发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