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脉物联网)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推动产业生态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跨界竞争的挑战日趋严峻,产业融合的空间前所未有。在日前举办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ECTE)新年学术沙龙上,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融合时代的信息服务业”展开深刻探讨,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记者梳理出其中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围绕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表达了四个观点。
观点一:HTML5目前在商业模式上还不成熟,但它一旦成熟,就会引起移动互联网的改朝换代。姜奇平预测,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巨头未必是苹果或谷歌,有可能是百度、腾讯或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他说,HTML5和大数据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在网络基础设施里面嵌入“智能”,将带来一场新的大革命。
姜奇平把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机构称为集中控制模式,也叫“水库模式”,平台好比大坝,用户被拦在水库里面。但是到了Web APP时代,将形成“水塘模式”,水库被炸掉,形成分布式的小水坑,应用不再依托平台,应用与应用之间将直接产生智能感应。这种模式的变迁来源于大数据和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重要联系点。
观点二:大数据在产业链中将增强IT的核心竞争力。姜奇平认为,移动互联网是ICT,是IT与CT的融合,这两个行业各有各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的到来势必会加强CT,更会加强IT。姜奇平说,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市值加起来共3000多亿元,这将很快会被整个互联网企业所超越。
姜奇平把CT比作贸易技术,把IT比作加工技术。他认为大数据将影响“贸工技术”结构,将来会从“流量经营”时代慢慢向“分析和服务”时代转移,价值主要从“分析”中产生。
观点三:结构变化带来新的转型要求。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运营商还没跟上,但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已经迎面而来。HTML5和大数据的数量、结构、时间都是海量数据。要处理的数据不是模拟信号,也不是简单的流量信息,而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快速变更性。姜奇平强调,未来有可能不在数据中心处理数据,而是在本地产生数据,即数据本地化,每个终端的数据都可以与中心的数据及时进行匹配,这实质上是“去中心化”的结构。如何把握数据的快聚快散与多变,而且要求一对一的精准,这对小企业来说如鱼得水,但对大企业却不是那么容易。
观点四:三五年内运营商还面临三大机会。一是与互联网企业共赢的机会。姜奇平认为,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是非常完美的生态合作。基于网业分离和网络中立,释放一部分权利可以换来更多的收益,何乐而不为!二是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在一些领域存在互补性,比如电子商务、三网融合、OTT等,合作机会还是客观存在的。三是竞争的机会。互联网企业目前经营的业务都是面向个人用户的,而运营商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是面向企业用户的。运营商应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着力为企业服务,和互联网划出一条界线。运营商要充分利用各行各业对数据业务的强烈需求,做好原数据的加工和接口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