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企业“走出去”要紧紧围绕转方式

2012年04月09日 15:06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今天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在大会主题发言时表示,我国企业“走出去”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中心目标。

  侯云春说,我国企业走出去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与国内投资经验相比,海外投资本身就面临一系列的独特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等等。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走出去”的风险防控,大力提升国际经营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得力措施,稳固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切实解决企业的困难,维护其海外利益。

  侯云春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政策研究机构,我们近年来一直将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这里,我想着重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创新财税制度,通过财税政策调整,增强企业资金实力,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改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完善企业“走出去”的信用担保制度,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创新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对“走出去”企业和人员的保险范围,为境外企业和人员的财产、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交互式公共信息平台。改革“走出去”管理机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透明度,杜绝随意性。

  其次,继续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合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多边、区域、双边的对话与交流,建设共同抵御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反对投资保护主义的国际合作机制,打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对于企业在海外经营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我驻外机构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解决,尽快建立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高度关注可能的风险,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大力推动中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企业“走出去”的积极作用。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中介机构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许多国家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政策都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实施的。针对我国目前中介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功能不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应出台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促进中介机构的成长壮大。

  第四,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专业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企业能否成功地“走出去”,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最近我们调查发现,语言人才,尤其是懂专业的小语种人才,以及法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国际化。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国内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要从海外招收一批急需的,有专业背景、会外语、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并构建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库,满足“走出去”的人才需要。

  第五,加大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在“走出去”时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帮助。国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给予特别的支持,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急需大力完善。归根到底,企业是对外投资的真正主体,是决定国家“走出去”战略成败的关键。希望有条件的企业能够以强烈的国家使命感、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开阔的全球视野和真诚的共赢意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将企业的国内事业拓展到海外,并且尊重当地的传统、风俗和文化,推进管理本地化,将企业发展与东道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潇潇)